时间:2022-02-17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林毅夫 - 小 + 大
中国未来的发展确实面临着很多挑战,包括人口老龄化、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同时还面临着新的科技革命、中美关系摩擦等。面对这么多挑战,在“十四五”规划以及中央发布的各种文件里面都谈到,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应该如何看中国未来的发展潜力?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20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为9.2%,人类历史上从未有任何国家或地区以如此高的增长率持续增长这么长时间。我们共同见证和参与了人类经济史上的这一奇迹。 对于未来,各界都很关心,可是目前国内外的学界和舆论界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潜力普遍不看好,总结起来大致有两个原因。 一个原因是中国过去42年发展太快,是非常态,终归要向常态增长回归。根据国际著名经济学家、美国前财政部长、哈佛大学校长萨默斯的看法,中国会回落到3%-3.5%的常态增长。同时,根据宾夕法尼亚大学WorldTable第10版发布的研究数据,中国2019年年底的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按照2017年美元的购买力平价计算已经达到14128美元。有些学者用这个数字对比德国、日本,发现德国在达到人均GDP14100美元左右后的16年年均增长率只有2.3%;日本在达到这一水平之后的16年年均增长率也只有4.4%。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发展世界闻名。既然它们在抵达这一水平之后的16年平均增长率只有2.3%和4.4%,那么中国在2019-2035年这16年间的增长潜力也不会很高。另一个原因是中国已经开始出现了人口老龄化,其他国家在出现人口老龄化之后,经济增长都放慢了,中国经济增速也难免会放缓。 上述研究似乎非常有说服力,但我个人不太同意。因为中国在过去这40多年里能够实现每年9.2%的增长有很多因素,但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了与发达国家的产业与技术差距所蕴含的后来者优势。 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经济要发展,生活水平要提高,就要靠劳动生产率水平的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发达国家的技术与产业处于全世界最前沿,其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必须靠自己发明,投资非常大、风险非常高、进步速度非常有限。历史经验表明,发达国家过去100多年来的常态增长是萨默斯所说的每年3%-3.5%。然而,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与发达国家的产业与技术差距,引进成熟的技术作为自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来源。这种方式的成本和风险都比较小。懂得利用这种方式的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发展速度可以比发达国家更快。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正是利用这个优势实现了每年7.0%甚至更高、持续25年或更长时间的发展,成为二战以后13个发展中经济体之一。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要看中国未来的发展潜力并不是看现在的收入水平,而要看中国现在跟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还有多大。 以德国和日本为例。德国人均GDP达到14120美元左右是在1971年,那时它已达到美国人均GDP水平的72.4%,无疑已经跻身全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之列,已经用尽了后来者优势,要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都必须靠自己发明,经济增长速度自然会慢下来。日本在1975年人均GDP达到14120美元左右,当时它达到了美国人均GDP水平的69.7%,也成了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技术已经发展到世界最前沿,经济增长必须靠自己探索,发展速度当然也会慢下来。 中国在2019年人均GDP达到14128美元,但只有美国同期水平的22.6%。 相比之下,德国、日本、韩国等其他发展得比较好的国家,是在什么时候人均GDP达到美国的22.6%的?德国是在1946年,日本是在1956年,韩国是在1985年。德国从1946年到1962年,16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9.4%;日本从1956年到1972年,16年的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9.6%;韩国从1985年到2001年,在其间遭受亚洲金融危机出现一年负增长的状况下,16年平均增长率仍高达9.0%。从这些数据来看,中国未来16年(从2019年算起)应该也有大约9%的增长潜力,因为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都已经实现了这一点。 对此,很多人又开始强调第二个原因,即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增速。中国正在发生人口老龄化,但我们的人均GDP只有美国的22.6%,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都可以利用后来者优势,还可以通过把劳动力从低附加值产业往高附加值产业配置来提高劳动生产力,这个空间仍然非常大。所以,如果中国能利用后来者优势,即使人口不增长,也可以比发达国家增长得更快。另外,中国目前正在逐步延长退休年龄,这有利于增加劳动力供给。而且,劳动力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数量上,还体现在质量上,中国还可以提高人均效率水平。因此,我认为到2035年之前,中国应该还有年均8%的增长潜力。 当然,有这个增长潜力未必可以开足马力不顾其他因素去发展,因为中国要实现的是高质量增长,接下来必须解决好环境问题(包括碳达峰、碳中和),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等问题,还有中美关系摩擦带来的“卡脖子”问题。综合考虑这些必须应对的问题,以及8%的增长潜力,我认为,中国未来15年(2021-2035年)实现年均5%-6%的实际增长应该完全有可能。 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国、日本、奥匈帝国这8个国家的GDP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加起来占全世界的50.4%。后来加拿大经济增长很快,到2000年,八国集团(成员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日本、加拿大)GDP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加起来占全世界的47%。也就是说,整个20世纪的国际政治经济主要由这8个发达国家主导。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时提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就是八国集团的GDP在全世界的占比已经下降到34.7%,从将近一半变成了三分之一左右,很难再继续成为主导世界的力量。2008年国际金融经济危机爆发时,主导世界事务的八国集团变成了二十国集团。 受这种变化影响最大的两个国家,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中国。美国2000年的GDP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占全世界的21.9%,2014年中国超过美国,变成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现在的GDP占全世界的比重大概是16%,中国比它还高。这些事实说明,美国的比重在下降,中国的比重在上升。对此,美国的当政者、知识界、政策研究界都看在眼里。所以,奥巴马当政时提出了“重返亚太”的战略,特朗普上台后更是发动了贸易战、科技战,拜登执政之后我估计也是“换汤不换药”。两个国家之间的紧张局面,同时给全世界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所以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如果中国可以挖掘发展潜力,实现前面分析得出的发展速度,到2049年,中国人均GDP将达到美国的1/2,而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倍,那么经济总规模就是美国的两倍。人均GDP代表着平均劳动率水平和平均科技产业水平,到那时美国可以卡中国脖子的领域基本上已经没有了。 在这种状况下,我认为中美之间的关系可能会从紧张趋向缓和。第一,到那时,美国没有什么可以卡中国脖子的领域了;第二,那时中国的经济总量是美国的两倍,美国再不高兴也无法改变这个事实;第三,中国经济增长快,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场,美国经济要想发展好,为了自己的就业和繁荣,必然需要这个市场。 “十四五”规划提到,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同时也提到,中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如果能够按照中央的建议,按照《“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政策导向,我相信我们可以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到2049年把中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可以驾驭百年未有之变局,为世界重新构建一个稳定的、共享繁荣的新格局。 |
上一篇:1月份CPI、PPI同比涨幅双回落 专家分析2022年我国CPI或将延续温和上涨态势
下一篇:商务部:确保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