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要闻头条 > 时政要闻 > 文章 当前位置: 时政要闻 > 文章

中医药为抗疫贡献“中国智慧” 完善科学评价体系、加强标准化建设势在必行

时间:2022-04-29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司马岩 - 小 + 大

      当前,国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坚持“动态清零”政策,极大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在疫情防控中始终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独特优势。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出,要从国家战略层面建立健全适合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体制机制,更好地解决中医药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使中医药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群众,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更好保障人民健康提供有力支撑。

抗疫见证中医药实力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治疗新冠肺炎患者过程中,对无症状、轻症感染者中医药干预后疗效良好,能提高救治重症、危重症患者能力。张伯礼提出,从中医的角度看,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核心病因、病机与之前的毒株相比,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仍属于中医“疫”病范畴。他分析,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病因是感受疫疠,这次上海感染者的病证是湿毒夹风热。无症状感染者人数多、占比高是上海市本轮疫情的明显特点。这一方面与奥密克戎变异株自身特点有关,其毒性相对减弱,临床症状也相对较轻;另一方面,与我国及时筛查、早期发现感染者和广泛接种新冠疫苗相关。

      “对于无症状感染者,西医认为无症状,中医认为有证候。”张伯礼分析,例如一些无症状感染者,可能会有倦怠无力、舌苔腻、脘腹胀满等中医证候表现。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原则,使用“三方三药”,加上上海拟定的协定方药进行救治。从前期使用情况看,对无症状、轻型感染者使用中医药干预后,在防止病情进展、加快核酸检测结果转阴等方面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重症、危重症患者救治,首先要强调的是多学科合作。”张伯礼认为,重症医学科、呼吸科、营养支持、护理、中医等学科要发挥各自优势、集体发力,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从而控制病情、逆转病情、降低病亡率。

      张伯礼分析,中医根据基础疾病等因素,对每名病例采取辨证的方法和有针对性的治疗策略。具体讲就是一个“早”,一个“准”。早发现、早预警、早研判、早干预;采取针对性精准治疗,“一人一策,一人一方,一天一方”的方法施治。具体治疗上,要“快”,有时还要“稳”,耐心观察症状变化,稳定不加重就是好。有时还要“托”,阳气虚脱要采用大剂量参附回阳救逆。

源头之困当从源头破解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医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并为全世界奉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中医药借“疫”出海,走向国际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不过,中医药发展也面临着一些现实制约问题和挑战,首当其冲体现在中医药发展源头——中药制剂上。

      日前,全国工商联医药业商会会长、修正集团董事长修涞贵在促进中医药行业健康发展座谈会上提出,“中药制剂由于成分复杂、基础研究薄弱、有效成分不明确、作用机制不清楚等原因,其质量控制长期以来都是中药制剂的难点问题。近年来,国家推行中成药集采,企业通过带量采购的市场化竞争,以量换价,降低采购药品的价格,对供需方以及用药人群均是利好政策。但随着中药材价格持续走高和质量标准提升,中药企业资金负担增大,中药制造企业存在很大的生存问题。”

      为此,修涞贵建议,要研究如何给予中药材种植、中药制造及中药产业链相关企业和平台减负。他表示,可以考虑在税收、技术及基础研究上提供支持。比如,建立中药材公共平台数据库等,为企业在研发和生产过程中查询药材对应的产地、种植、采收、质量及资源情况提供帮助,这样将会大大缩短研发及生产过程药材信息收集及采购周期。

立好评价体系指挥棒

      中医药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评价体系已经迫在眉睫,这是破解中医药发展难题、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重要任务。《规划》明确提出要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评价体系,“十四五”时期对中医药科技活动的评价将充分考虑和突出中医药特色,体现出与西医的专业差异,为中医药创造和提供独立的评价环境,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宜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不断促进中医药学的持续发展。重点布局评价方法学研究,建立适合中医药特点的审评体系和指标体系及相应的方法学体系,以充分体现中医特色优势、充分利用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研究相关成果为前提,在缓解中医症状和体征、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能够体现和反映中医优势的疗效评价指标基础上,借鉴现代医学疗效评价指标,综合评价中医药技术服务的疗效。

      近年来,中医药标准化快速发展,中医药标准化体系逐步建立,目前已发布中医药国家标准72项、行业标准9项(406个病种)、团体标准1919项,ISO/TC249中方主导发布标准54项。修订完成《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等4项标准。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针灸、中药材种子(种苗)等6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序开展相关领域中医药标准的制订修订和技术审查等工作。中医药标准化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中医药标准化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十四五”时期,国家将持续加强中医药标准化制度建设,完善中医药标准体系,提升中医药标准质量。一是重点加强中医医院设置和建设标准、道地药材生产技术标准体系、中药饮片标准体系、疗效评价方法和技术标准、中医中药国际标准等制修订工作。二是规范、引导和监督中医药团体标准。三是强化中医药标准推广应用和评价。

      近年来,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深入,中医药融入国际医学体系的步伐逐渐加快,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中医药国际深度合作基础已经形成。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在总结国内疫情防控救治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中医药参与全球疫情防控,分享防控经验,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但由于中医和西医在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上存在本质差别,中医药的国际传播和发展在文化、技术、政策等方面存在诸多障碍和壁垒。为此,需要加强正面宣传和科学引导,大力宣传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成效,及时回应群众关切,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责任编辑:吉贤

上一篇:全面部署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有何深意 ——解读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新部署

下一篇:20条“硬核”举措助力释放消费潜力

桂ICP备19007823  |   QQ:12361417@qq.com  |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双拥路38号广西新谊投资大厦C座10楼  |  电话:17776689995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版权所有,授权www.gxenews.com使用 Powered by 55T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