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李富永 - 小 + 大
15日,江苏镔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一份关于放假的通知在圈内流传开来。此时正值钢铁产品价格滑落到今年最低位、整个行业艰难度日之际,这家去年产量排国内34位的企业的停产引起行业关注。 从流传出来该厂放假通知的“各部门”抬头字样看,应该是包括生产、经营销售、采购等全部核心部门。通知说,“7月15日起,全员开始放假,后续上班时间另行通知。放假期间发放当地生活费的80%”。外界猜测,这基本等同于全面停产了。镔鑫钢铁产能超过600万吨,员工近6000余人。2021年粗钢产量为566万吨,在全国钢铁企业中排第34名,属大型钢铁企业之列。这样的企业竟然全员放假,自然引人注目。 据有关分析指出,目前钢材价格大跌,走势与2008年10月份的走势几乎如出一辙。数据显示,7月14日唐山地区主流样本钢厂平均铁水不含税成本为3111元/吨,平均钢坯含税成本4032元/吨。如参照此成本数据,按照7月14日的3580元价格进行计算,钢厂平均毛利润为-452元/吨,算上其他费用,卖一吨钢要亏近500块钱。 国家统计局数据也能印证。2022年5月,分行业主要工业经济指标显示,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的企业自2022年年初累计亏损281.8亿元。全国247家钢铁企业盈利面由今年3月的83.55%大降至6月下旬的15.15%,下降近70个百分点。 钢材价格为什么跌落到16年前的最低水平?直接原因自然是严重供过于求。为什么会造成供过于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当前全球疫情弥漫、世界经济衰退、俄乌冲突,以及国内疫情防控等,但最主要的因素还是房地产等领域的需求不足。 其实,上述诸多因素都是明摆着的,是人人都看得到,比如房地产领域需求不足这一因素,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已经有“新开工建筑面积同比下降30%以上”之类的信号了,即便埋藏在众多数据中不太醒目,但人们依据常理应该能料到,总之不是太意外。但问题的核心在于不是知道不知道,而是知道以后怎么办。现在的关键点在于,即便整个行业人人知道,却未必就能绕过和躲开供过于求的结局。这是因为市场主体多如牛毛,利益难以协调,意志难以统一,谁都知道该减产了,谁都不愿意主动减产,谁都希望让别人减产而自己稳产甚至增产,这就不好办了。 钢铁行业主体过度分散造成各自为政竞争无序的问题,其实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了,而是积弊已久了。提高行业集中度的课题也推行多年了,但进展一直差强人意。在行业上层的大型国有企业领域的合并固然出现了类似宝钢武钢成功合并的案例,但毕竟整个行业规模巨大、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技术水平处于中低层次的企业数目众多,其间的兼并重组推进难度很大。由此造成的一盘散沙格局,一直让整个行业在与境外铁矿石出口商的价格谈判中屡屡败北,尽管有最大进口国的优势,却始终不能左右进口价格。在采购原料时不能占据主导权,在国内市场销售时同样也会出现被动的局面,互相杀价抢市场导致价格失控,以至于滑落到眼前的“白菜价”。 市场经济当然需要自由竞争,但也需要规模经济。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业界也曾不断努力,但可惜时至今日仍未能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中介组织在促进成员协作方面且明显权威性不足,不守规矩的企业得不到相应的处罚,始终是软弱涣散的突出表现。如今的价格坠谷现象无疑是痼疾在不利环境下的复发。这个痼疾之所以久治不愈,其中有市场需求一路走高时的环境掩盖,但市场不可能总是顺风顺水。协会固然不能像陕西潼关肉夹馍协会索取“冠名费”那样越权,但也不能老是议而不决或决而不议。如何在市场主体之间、组织成员之间建立起一套既能促进有序竞争防止垄断,又能避免成员和主体间乱战互伤的机制,依然是时间紧迫而又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 吉贤 |
下一篇:锂价“疯狂”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