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0 来源:今日巴马 作者:苏瑞宁 韦惠银 - 小 + 大
今年以来,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紧紧围绕“坚持一张蓝图、明确一个目标、遵循三个干字、抓好五个落实”的“1135”工作思路,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采取“三个常态化”措施,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 宣传引导常态化,市民言行更文明。 该县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文明健康 绿色环保”等内容在城乡主干道路口、景区景点、广场等重点部位,以及城区街道、文化墙、文化宣传长廊、建筑围挡等投放创文公益广告,动员全县各单位及沿街商铺,利用LED电子屏幕、手机短信、微信、宣传文化墙等媒介常年展播公益广告,全力营造创全国文明城市良好氛围。坚持正面引导和反面曝光相结合,通过区内外主流媒体进行新闻宣传报道,在网站、微信、抖音等开设创城专栏,发布创城动态信息,多形式全方位宣传创建活动开展情况及成果,不断提高市民知晓率和支持率,设立“创建国家文明城市不文明行为曝光台”以反面事例警示教育市民等开展宣传教育引导工作。同时,联合城管、交警、妇联、团委等部门和乡镇开展“文明出行”、“交通违法专项整治”、“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广大居民积极投身创建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文明理念。 据统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大型公益广告完成投放150余处,全县创城公益广告面积超10000平方米,发放公益广告宣传资料50000余份,累计发送公益短信2000余条,开展“校外课堂”等活动529场次,受益群众11789人次,组织开展向道德模范、向身边好人学习宣传教育活动3场,并制作39块展板,在全县各窗口单位宣传我县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 环卫整治常态化,群众出行更舒心。 结合全县实施的“城新乡美村治屯变民富”宜居宜养生态寿乡行动,落实环卫保洁包干制,执行主要街道保洁时间不低于12小时,一般街道保洁时间不低于8小时,同时将县城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的清扫保洁纳入日常清扫保洁管理,做到卫生无死角、清扫保洁无盲区,垃圾日产日清,密闭储存清运,密闭清运率达到100%。不定期开展“精细”市容市貌、“净化”广告招牌、“亮剑”扬尘污染等专项整治清洁行动,集中清理市场周边背街小巷的卫生死角和“牛皮癣”,重点做好农贸市场环境卫生治理,常态化清理乱堆乱放、非法小广告等,着重排查清理老旧小区、死胡同杂物垃圾,全力营造干净、整洁、舒适的人居环境。 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县开展专项整治300余场(次),规范店外经营1000余家次,共劝导校园周边、主次干道流动摊贩、店外店、骑门摊等2182人次;规范占道经营、流动摊点(菜摊、瓜摊)2500余家,清理人行道车乱摆乱放现象106余辆,整治占用停车位违规行为100余起,劝阻露天烧烤、乱扔垃圾等不文明现象630余起;下达店招标牌限期整改25份,拆除破损广告35处,清理破损广告条幅45条,清理广告灯箱15个,拆除违规课外培训招牌56处。 督查监管常态化,干群责任心更强。 先后制定下发《巴马瑶族自治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责任清单》《巴马瑶族自治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将创城各项工作任务层层分解,逐项落实责任单位、分管领导和责任人,做到“目标任务、工作标准、完成时限、责任人员”四明确。严格落实门店(摊位)门前卫生“四包”责任,对卫生脏乱差的经营户进行教育或适当处罚,有效提高经营户卫生保洁的自觉性,引导经营户践行文明行为。 加强全面督查和专项督查,加大日常考核力度,自治县创城办执行一周一督查、一周一通报、一月一任务清单、一月一例会、一月一简报的“五个一”工作制度,对各创建责任单位所承担的创建任务的完成情况及效果进行通报,对工作不力、延误整体创建工作进程的责任单位和个人要通报批评、追究问责,切实推动文明创建各项工作有成效。 责任编辑 吉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