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巴马专题 > 文章 当前位置: 巴马专题 > 文章

巴马:甩掉穷帽子 过上好日子

时间:2022-10-15    来源:今日巴马    作者:韦党 韦明望 韦雄英 - 小 + 大


      十年奋进,十年辉煌。2012年至2022年的时间轴上,清晰标记着巴马脱贫攻坚的进程,也清晰记录着巴马实施乡村振兴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十年以来,巴马发展日新月异。

      回望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寿乡巴马,一个个贫困家庭如期奔向了小康,一个个贫困村实现华丽蜕变,一个个民生项目建设进展如火如荼……

      十年间,全县从2015年底的57个贫困村、65167个贫困人口、25.5%的贫困发生率,到2020年底所有贫困村出列、所有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为0,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十年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3831元增长到2021年的11035元,10年翻了2.88倍。

      这份“答卷”集聚了全县上下678个基层党组织打造的坚实堡垒;汇聚了上百个对口帮扶单位的倾情付出;凝聚了成千上万名帮扶干部、驻村工作队员的日夜焦思……

鏖战贫困 整县脱贫摘帽

      巴马瑶族自治县位于全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滇黔桂石漠化片区,曾是国家深度贫困县,素有“九分石头一分土”之称。行路难、住房难、就医难、入学难、饮水难是导致巴马大石山区贫穷的主要原因。

      自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后,巴马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以“人敢拼命,山河听令”的拼劲,聚焦区域交通、饮水安全、住房安全、基本医疗保障、义务教育保障等民生问题,紧盯“不愁吃、不愁穿”,坚持“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全面加强交通、饮水、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打赢打好脱贫攻坚“四大战役”,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西山乡弄烈村,山高弄深,怪石嶙峋,悬崖陡壁,群众行路难、饮水难、无产业,自然条件非常艰苦。冉启民是巴马瑶族自治县财政局下派西山乡弄烈村驻村第一书记,驻村第一天起,他就下定决心带领群众先修路。在他的引导下,村“两委”班子、党员骨干和村民一起出钱出力,在悬崖峭壁上凿大石、啃大山。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石头一块一块搬,山路一米一米凿,脱贫攻坚5年“愚公移山”,凿出43公里的绝壁小康路。

      要脱贫致富,先架桥修路。脱贫攻坚期间,巴马先后建设通村通屯道路984条共1612公里、完成276个屯屯内道路硬化,104个行政村全部通水泥(沥青)公路,全县20户以上自然屯全部通硬化路。

      2019年 12月30日东山乡供水工程竣工通水,该项目仅用3个月,缔造出“东山速度”,成功地将红水河的水引上险峻的东山,涓涓细流直抵群众家中。有效解决了东山乡卡桥、江团等7个村以及大化瑶族自治县北景镇弄冠村16335人的千年饮水难题。

      “小孩的脸蛋变干净了、随手扔垃圾的行为也少了,村容村貌变好了,在家门口也能发展产业有增收……”活了一大把年纪的东山乡江团村村民兰正辉,对过上有自来水的“新生活”,感到特别的幸福。

      为保障老百姓的饮水安全,巴马共建成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464处,新建或维修家庭水柜3575座,群众饮水安全得到有效提升,全县农村安全饮水达标率100%。

      深秋的清晨,六能安置一眼望去,小区内绿化带、停车位、超市、电子厂、幼儿园等配齐配全。四年前,麻桂明一家从大石山区东山乡弄刚屯深山沟搬迁到这里,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从此结束了吃水难、行路难的穷山沟生活。真正让麻桂明感到幸福的是搬迁到六能安置点后,医院、学校离家很近,上学、看病、出行等非常方便,儿子和媳妇在城区也找到了工作。

      为让大石山区老百姓挪出“穷窝”拔掉“穷根”,巴马共投入6.25亿元,建成六一、六能、巴徐等10个安置点,共安置1900户贫困户9113人,通过扶贫招聘会、公益性岗位、扶贫车间就业岗位等渠道转移就业增收入,让搬迁农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同时,完成危房改造建设3991户,帮助群众提供稳定达标的住房保障,全县农村住房达标率由2015年底的82.8%提升到2020年底的100%。

      巴马瑶族自治县还全面落实“198”兜底保障、先诊疗后付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惠民政策,全县贫困人口参保率为100%,家庭医生签约率为100%,坚决防止贫困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为实现“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不让一个家庭因学致贫”的目标。巴马先后投入约4.5亿元新建3所、改建2所义务教育学校;投入约2.09亿元,实施69所义务教育学校改扩建项目132个;同时,通过司法控辍、中职渗透教育、励志教育等措施,坚决打好控辍保学攻坚战和持久战。

      2020年5月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56次会议传来捷报:全区2019年符合摘帽标准的21个县退出贫困县系列,巴马瑶族自治县位列其中,这标志着巴马退出贫困县系列,顺利实现整县脱贫摘帽。

      在党和国家政策扶持下,巴马这座小城生机勃勃,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得到全面提高。如今,走在巴马10个乡镇到处可见村民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笑容。

党建引领 焕发乡村活力

      黄树是甲篆镇百马村党支部书记,2012年退伍的他毅然回到家乡发展,创办了农机合作社,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能人。

      2017年,巴马开展村两委换届选举,一直想投身家乡建设的黄树第一时间报名,当选了百马村村委主任。2021年再逢村两委换届选举,黄树因工作能力突出,当选了百马村党支部书记。

      百马村曾是一个“空壳村”。村里没有产业,基层组织弱化、村干队伍年龄老化、思想保守僵化,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村级事务无序……上任之初,黄树遇到很多难题。

      有着丰富企业经营经验的黄树懂得,班子的凝聚力是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关键所在。他以党建作为总抓手,带领着村两委抓组织整顿、抓思想转变、培育党员致富能人,不断提高班子的向心力、战斗力。通过采取“党委牵头+支部带头+党员出头+群众参与”和“支部+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抓产业发展,为百马村的产业发展构建起“输血+造血”的长效机制。2017年至今,黄树的工作能力赢得村民一致好评。

      功夫不负有心人,百马村发展实现脱胎换骨,村里生态优美、山清水秀、邻里和谐,建成了“三农共美 田园养生”的巴马寿源田园综合体,辐射带动10个村庄发展乡村旅游,有效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村集体经济实现持续增收;百马村先后获得“自治区级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社区”“广西乡村旅游重点村”“自治区五星级党组织”“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河池市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百马村的蝶变是个缩影。十年来,巴马围绕全方位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通过强化基层党建阵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深入开展软弱涣散后进村整顿工作和组织开展农村星级党组织、两新组织示范点、达标(示范)乡镇创建等工作措施,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推进基层党建“提质聚力”焕发乡村活力。目前,全县各级党委(党组)书记和班子成员共建立党支部联系点353个,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创建达标乡镇9个、达标村76个、达标屯41个,全县累计创建自治区级农村星级党组织53个、自治区级两新组织示范点2个,重点打造了燕洞镇-所略乡、甲篆镇-西山乡2个农村基层党建精品示范群。

      2021年,巴马所有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其中,有39个村的收入达10万元以上,有8个村的收入达20万元以上,有2个村的收入达50万元以上。

      如今巴马10个乡镇的109个行政村(社区),通过集中换届推选出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744名,调整村(社区)党组织书记43名,实现“一肩挑”108个,占比99.08%,全县有109个村(社区)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村干部,占97.25%。出台《巴马瑶族自治县“招才引智纳贤•助推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发动和鼓励高校毕业生、致富能人、退伍军人等在外优秀人才带信息、技术、资金、项目、成果到巴马创业发展,招录高学历人才和回引优秀人才74人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村(社区)班子结构不断优化,干部素质持续提高,村集体经济持续增加,形成了农村基层党建整体优化提升的常态化、长效化良好格局。

产业提质 澎湃发展动能

      每天清晨,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乡坡月村西侧百魔洞前的小广场上都会聚集上百名“候鸟人”晨练。节假日,百魔洞更是人山人海。

      “巴马空气清新,生态环境优美,负氧离子高,对健康养生极好。十年前,偶然来到巴马游玩,便与巴马结缘。随后,与妻子结伴来到甲篆镇安营扎寨。”来自山东的候鸟人罗先生笑着说道。

      截止今年8月,巴马健在的百岁老人92位,其中80-99岁6256人,100-109岁85人,110岁以上有7人, 最大年龄118岁。百岁寿星比例位居世界五大寿乡之首,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中国人瑞圣地”,独特的生态资源和长寿养生资源吸引着大量“候鸟人”前来旅游和养生,让生态康养旅游业成为巴马发展的主导产业。

      “以前村里没有产业,收入很不稳定,如今村里发展乡村旅游业,我租一楼作为铺面,还在自家做乡村旅馆,日子是有模有样。”甲篆镇坡纳屯村民韦燕玲不禁感慨。甲篆镇坡纳屯是巴马有名的乡村度假村,村民主要通过流转土地、发展农家乐来实现增收。

      巴马坚持把生态康养旅游业发展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同步规划、同步推进,通过党建引领、辐射带动、建立利益链接机制等举措,大力推进旅游产业精准扶贫,让贫困户收获旅游产业带来的红利。脱贫攻坚期间,巴马先后有6万多名贫困人口被纳入全域旅游发展范围,并探索出“公司+基地+集体经济+农户”的发展模式,让秀美山水结出扶贫硕果。

      为充分利用区域生态资源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巴马积极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牢固树立“高举生态旗,打响生态牌,走好生态路,建美生态县”发展理念,制定《巴马瑶族自治县两山创建实施方案》等系列方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落实特色产业奖补、政策性农业保险等政策,并抢抓粤港大湾区、东西部协作等战略机遇,搭建合作平台,来推动区域优质农业、生态康养旅游、绿色食品加工、矿泉水等产业发展。

      蓝海洲县长表示,巴马正在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合作平台,加快打造百亿元文旅康养产业、百亿元健康水产业、百亿元食品加工业、百亿元数字经济产业“四个百亿元”产业发展集群,坚持走好“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路子。

      目前,巴马重点发展油茶、猪、优质稻、杂粮杂豆、鸡等5种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共有长寿养生食品生产经营16家、饮用水企业16家、特色长寿食品13家,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2个、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4A级景区5个、3A级景区4个,成功申报注册涵盖45个类别的“长寿巴马”全类商品和服务商标,区域109个行政村(社区)实现产业全覆盖。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把“拦路石”变成“绿色银行”, 实现生态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治理创新 解决群众愁盼

      “2016年信用评级我家为A级,获得5万元的扶贫小额贷款,发展了种桑养蚕,2018年脱贫了;现在我的信用上升到5A级,银行授信30万元,我又贷了10万元,产业发展更好了。”巴马那社乡祥兰村脱贫户廖克杰信心满满说道,“信用体系给了我翻身的底气,给了我摘掉‘穷帽’的本钱。

      廖克杰说的信用体系,就是巴马创新探索从积极向上的经济生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优秀自信的文化生态、团结和谐的社会生态、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五个方面构建的“五位一体” 农村信用体系。

      自2016年起,巴马积极探索构建“五位一体” 农村信用体系创新乡村社会治理治理,制定《党建引领“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试行)》《关于印发巴马瑶族自治县“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等政策方案,在坚持党的领导下,用金融的方法,将贫困地区群众的支持政策与农户的信用积分结合起来,通过对“五位一体”诚信践行者的大力支持,让信用变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真金白银”,引导广大群众在发展产业、推进乡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上,从道德转变、价值重塑、生活方式改变、人格提升等各个方面提升自我能力素质,增强自我发展信心,不断提高发家致富的本领,真正让农村群众从“要我发展”向“我要发展”转变。

      截止2022年6月,全县共有62963户农户参评,参评率97.78%,信用户率83.91%;共有107个村(社区)参评,信用率80.37%;共有388个新型经营主体参评(含村集体经济组织),信用率90.74%。全县存贷比由2016年的46.97%上升到2022年6月底的91.74%;全县已累计发放3.29万笔共19.21亿元信用贷款,至2021年12月末,农户信用贷款余额达9.18亿元。

      农户通过信用等级授信贷款或发展乡村旅游、农家旅馆,或发展特色种养产业,广大农户通过信用等级授信贷款或发展乡村旅游、农家旅馆,或发展特色种养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推动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几年来,“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给巴马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带来了诸多变化。巴马57个贫困村中23个贫困村党组织获评星级村党组织,38个村成为信用村,通过“公司+基地+村集体经济、农户”的方式发展林下鸡、山茶油等生态产业,夯实乡村振兴基础。红色文化、长寿文化、生态文化等优秀文化广泛传承,民间宗教信仰活动明显减少,上访案件、恶性治安及犯罪案件明显下降,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从2016年89.93%提升到 2022年6月98.67%,全县涌现出中国好人、区市优秀志愿者、广西十大孝心人物等各类先进典型 299 名。

      巴马的生态村由2016年15个增至 2021年82个,巴马燕洞镇交乐村等多个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甲篆镇平安村等多个村被评为“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示范村,巴马镇赐福村坡类屯、百林乡那莫村同贺屯等多个村屯被评为广西“绿色村屯”,信用体系建设引导群众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产业,清洁优美的生态环境逐渐形成,巴马“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的实践,为乡村治理找到了“金钥匙”。

      巴马“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有效助推地方社会治理,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改革报》以及新华社等新闻媒体对该项工作进行了报道;荣获中国民生发展论坛(由人民日报社、人民日报《民生周刊》杂志社联合国家扶贫办等机构共同主办)“2019年城乡社会发展治理创新案例”。2020年,作为全区第四批改革典型经验(基层社会治理)在全区复制推广;获得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十大创新案例提名名单,并列入优秀案例汇编在全区推广;同年10月普惠金融扶贫现场会——“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广西巴马)现场会在巴马召开。

抓好东西部协作,凝聚高质量发展“活力”

      2016年,深圳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对口支援广西河池市,深圳市大鹏新区结对帮扶巴马瑶族自治县,深巴两地从此携手迈向征战贫困的征途。

      深圳市围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建立产业协作体系、拓宽消费扶贫渠道、完善就业扶贫机制、形成教育扶贫格局、创新科技扶贫方式”等六个模式,拿出真金白银,组织人力、财力、物力帮扶巴马,累计共投入财政帮扶资金3.15亿,帮扶项目150个,受益群众达8万余人。

      构建巴马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体系。双方谋划推动建设“深巴实验区”,推动广西第一个基金小镇、数字小镇落户巴马,深圳圳华侨城、深圳1979、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等多家企业注册落户巴马,在广州、深圳创建连锁式消费扶贫平台“巴马之窗”,帮助贫困户农产品直接进入“大湾区”市场,巴马农畜牧产品销往广东金额累计达8760万元。帮助巴马创建了香猪、小谷鸡、山茶油、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基地项目44个,创建农业种养基地38个,覆盖贫困户超过97%。投入协作资金769万元实施甲篆镇百马村百合、龙免屯乡村示范点、那桃乡民安村那力屯示范点工程,促进巴马乡村宜居宜业,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培育壮大乡村旅游、完善“一村一品”等新业态。

      助推群众就业增收。巴马紧紧抓住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大好时机,县人社部门做好“二免二站”就业服务平台,为辖区内的贫困群众提供“一条龙”就业服务,大力转移贫困群众到广州、深圳等地就业实现增收。2017年起,巴马累计有约7000人次通过“二免二站”就业服务平台在广州、深圳找到稳定工作,累计通过“点对点”免费乘车输送约1.5万人次赴粤返岗。同时,积极组织贫困人口参加粤桂扶贫实施的就业帮扶项目,先后组织300多名致富带头人参加深圳举办的致富带头人培训班;组织5000多人次参加深圳大鹏—巴马劳务协作精准帮扶现场招聘会,有效帮助贫困人口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破解巴马贫困代际传递问题。为彻底斩断穷根,深圳先后投入扶持资金近2747.31万元,升级巴马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基础设施和各乡镇医疗设备等,选派76名医疗专业人才前来支医;率先将地方性常见疾病列入健康扶贫计划,助力巴马高质量发展赢在下一代;深圳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带到巴马的课堂,大鹏新区10所学校与巴马10所学校开展教育对口帮扶活动,派出100多名优秀教师到巴马送教,巴马100多名骨干教师到大鹏新区学习进修;巴马积极与深圳携创技工学校、深圳职业技术学校开展职业教育合作,累计有634名脱贫户家庭学子到深圳市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就读,有效推动巴马职业技术人才培养。

      推动巴马开放发展步伐。“深巴实验区”“巴马之窗”和基金数字小镇建设,成为巴马开放发展、对接深圳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平台。深圳各级领导干部、企业家的工作作风、干事创业劲头儿让巴马干部群众耳濡目染、深受教育,使巴马干部群众的思想更加解放了,开放发展的思维更广阔了。巴马干部群众逐步树立起开放的理念、世界的眼光、长远的打算、合作的意识,全县逐步凝聚起“越是贫困地区越要走开放发展之路”的共识。

      涓涓细流,汇聚成河。一串串数据收获的背后,凝聚着深圳先进的理念、力量、智慧和汗水。

      十年的奋斗历程,巴马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发展,2012年全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6.8亿元,到2021年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3.54亿元,10年翻3.49倍;2012年全县财政收入完成2.1506亿元,到2021年底全县财政收入完成7.57亿元,10年翻3.52倍。2019年度巴马被评为“广西高质量发展先进县”。

      一组组亮眼数据,一项项丰硕成果,记录着巴马脱贫攻坚的奋战步伐,记载着巴马发展的辉煌历程。

      回望来路,巴马人民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展望前路,巴马人民信心百倍、干劲十足。站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起点上,巴马全县30万各族人民将继续奋斗,以成功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勇往直前,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

责任编辑 吉贤


上一篇:巴马县委书记黄炳峰走访九个清廉单元中强调:以“清廉单元”建设为抓手推进“清廉巴马”建设

下一篇:巴马组织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盛况

桂ICP备19007823  |   QQ:12361417@qq.com  |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双拥路38号广西新谊投资大厦C座10楼  |  电话:17776689995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版权所有,授权www.gxenews.com使用 Powered by 55T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