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8-14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姜珊 - 小 + 大
近日,据央视财经报道,韩国首尔关税厅查扣46万余件中国服装。据悉,这批中国服装系从中国低价购入,经剪标伪装成韩国服装批发市场东大门的“韩国制造”服饰,再通过中国的电商平台高价卖给中国消费者。 这种改头换面式“出口转内销”讽刺意味十足。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据报道称,今年6月份,韩国一名设计师同样以低价购入中国服装,剪标贴上自己的原创标签,高价在韩国百货商店的专柜售出,从中非法获利7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420万元。 仅仅贴上一个“韩国制造”的标签就能令同一件衣服身价翻倍?这让笔者不禁联想到4年前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的“马桶盖事件”。2015年财经作家吴晓波一篇《中国中产为何蜂拥去日本买马桶盖》的文章掀起了一场关于中国制造VS日本制造品质之争的讨论,从消费者到媒体、卫浴生产企业乃至两会代表委员,纷纷就中日马桶盖对比、中国制造业现状以及转型升级进行了反思。在这次事件中,在双方品质差距说占上风之时发生反转,央视曝光日本部分热销马桶盖为中国制造,且国内市场也早有同类型产品销售,引起了舆论的哗然,更是将中日“马桶盖事件”又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 的确,先天不足的我国制造业在很长一段时间落后于美、德、日、韩等一些发达国家,而这也导致了部分国人对国货不自信,甚至存在一条欧美制造>日韩制造>中国制造的鄙视链,认为外国的东西总是比国产的好。然而正如古语有云:“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但很多人“外国月亮比较圆”的偏见似乎未能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崛起而消弭。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质量效益不断提高,用中国速度、中国规模和中国人的拼搏逐渐弥补自身短板,在很多领域实现了与制造业强国“齐头并进”,甚至“弯道超车”。前有中国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被“一带一路”沿线20国青年评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后有华为手机、小米手机在世界多国获民众排长队抢购,中国制造正在逆风翻盘,以品质赢得全球消费者的认可和尊重。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外国品牌的盲目推崇,无疑是对商家不法行为的助推和纵容,高价买贴外国标签国货这样的“智商税”我们不交也罢。国货逆袭、中国制造跨越式发展的背后还需要国人增强国货自信,身体力行的力挺。 当然,国货自信也不等于要盲目自信,看不到中国制造在一些领域存在的短板以及和其他先进制造业国家的差距。中国制造仍需搭乘新时代新机遇,专注自身,增加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培育一批展示“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优秀形象的品牌与企业,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打消消费者的不信任感和忧虑。 |
下一篇:小微商家迎来“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