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10 来源:统战新语 作者: - 小 + 大
行走在广西,你能从山歌里听到各族群众和谐相处的幸福心声。邻里一家亲,社区治理与民族团结“和合共生”;一碗米粉“嗦”出大产业,一碗“团结”粉“圈粉”千万家;做好“边”文章,口岸发展热火朝天,边贸经济蓬勃发展……一路走来,广西各族群众团结奋斗、共同发展。 近日,“统战新语”跟随“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八桂大地展新颜”集中采访活动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感受八桂大地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民族团结之美。 当互嵌交融成为常态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五个自治区之一,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50多个民族在此生活。 在广西,多民族互嵌融居是平常事,多民族的朋友圈、社交圈、生活圈更是常态。 广西南宁市良庆区蟠龙社区居住着壮族、汉族、瑶族、侗族、仫佬族等15个民族居民,常住人口约2.7万。社区优化服务,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通过建设多民族互嵌式社区,蟠龙社区实现服务共享、资源共享和发展共享。 在城市,社区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空间,是对一个地方产生认同感、归属感最直接的纽带。蟠龙社区在党群服务中心内建起“民族之家”,设有民族文化展示区、书画室、民族课堂和法规政策宣传区,常态化开展非遗项目体验、民歌比赛、趣味运动会等。 在广西南宁市蟠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专门设置了民族文化作品展示区。 “社区各民族的兄弟姐妹生活居住在一起,有各种文体活动和便民服务。社区每周都会组织活动,包括唱歌、跳舞、书法、绘画等,各族居民都积极参加。”蟠龙社区居民刘坚说,其参加社区活动有两年多了,退休生活每天都过得很充实。 近年来,蟠龙社区收集并解决了800余条关于就业、教育、疫苗接种等各族群众关心的问题,做到“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 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南站社区是广西第三大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逾2万搬迁群众来自全县14个乡镇,侗、苗、瑶、壮、汉等各族人民共居于此。 据三江侗族自治县公安局程村派出所社区民警杨柳介绍,搬迁群众到来后,各民族文化在南站社区交流融合。为解决风俗习惯差异引发的矛盾纠纷,当地通过传统习俗、村规民约等进行调解,并不定期开展寨佬“讲款”、鼓楼普法等活动,让社区群众快步走上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发展道路。 “搬来社区后,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这里配套建设了党群服务中心、学校、卫生院、派出所、银行、农贸市场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出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非常好的资源条件。”南站社区居民吴益华说。 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南站社区,民众在就业基地制作藤椅,实现“家门口”就业。 吴益华坦言,以前,一年下来的收入才勉强够一家人生活。搬来社区后,政府出台了很多针对搬迁群众的帮扶政策。“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创业梦’,居然真的实现了,生活是越过越红火了。” “团结粉”拓宽致富路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多年来,广西不断优化产业布局,聚力发展富民产业,特色产业遍地开花,带动各族群众实现增收致富。 国家级非遗美食柳州螺蛳粉具有“鲜、辣、酸、爽、烫”的特点,征服无数食客。 “一碗螺蛳粉,包含了汉族、壮族的稻作文化,瑶族、苗族、侗族的酸食文化,可以说柳州螺蛳粉就是各民族文化交融的产物。”谈及柳州螺蛳粉的历史渊源,广西螺霸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文旅中心讲解员雷洁娓娓道来。 雷洁介绍,螺蛳粉汤底由螺蛳熬制,让不少人食之难忘的酸香味,则源于原料里的酸笋,是新鲜笋经工艺发酵后酸化而成。“像酸肉、酸鱼、酸笋、酸豆角这类酸食,在我们苗族、瑶族、侗族的饮食文化中很常见。” 近年来,广西柳州市不断加大对螺蛳粉产业的研发投入,全力打造“柳州螺蛳粉”品牌,带动各族群众加入到螺蛳粉产业中。拥有汉族、壮族、瑶族、侗族、苗族、仫佬族员工的广西螺霸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在多地打造原材料基地和深加工等板块,促进2000余人就业,户均年收入增长3万元。 在柳州,螺蛳粉产业链更是直接带动30余万人就业,不同生产环节的各族群众共享产业增值收益。 如今,螺蛳粉发展成为“致富”粉、“团结”粉。一碗螺蛳粉“嗦”出了大产业。2023年,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669.9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出口货值达1.01亿元,远销全球20余个国家和地区。 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广西陆地边境线1020公里,共有8个县(市、区)与越南接壤,边境地区居住着壮、汉、瑶、苗、京等民族群众。广西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发展全过程各方面,一幅幅边疆安宁、社会稳定、幸福和谐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 广西充分发挥独特区位优势,做足“边”的文章,积极推进口岸通关便利化,推动边境贸易“贸产融合”,构建“平台+边贸市场”新场景,“通道经济”稳步迈向“口岸经济”,为兴边富民提供强力支撑。 “无纸化”一键申报、“一站式”快捷查验、15秒通关……在广西凭祥、靖西等地,边境口岸贸易一片火热。
在位于中越边境的广西凭祥市友谊关口岸,装载货物的跨境车辆来往不断。图为货车进出友谊关口岸。 凭祥友谊关口岸是中国通往越南乃至东盟国家的便捷国际贸易通道,也是中国最大陆路水果进出口口岸。“打开门就是越南,走两步就进东盟”是友谊关口岸的真实写照。当下正值进出口货物通关高峰期,满载进口水果、出口机电产品的跨境车辆在友谊关口岸来往不断,一派繁忙景象。 “为积极适应快速增长的通关需求,我们持续优化通关环境,精简查验流程,升级查验设施,友谊关口岸出入境车辆边检快捷通关系统2.0版将单车查验时间压缩至15秒,操作熟练的司机约8秒即可完成出入境手续办理。”友谊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一队副队长范丽晖介绍。 “以前要人工盖章,流程比较繁琐,现在刷个脸、按个指纹就能通关,方便多了,一天可以多跑两三趟车,收入有了明显提高。”经常往返于中越两国之间的货车司机黎海南说。 凭祥是广西面向东盟开放合作重要节点城市之一,是广西口岸数量最多、种类最全、规模最大的县域口岸城市。全市有壮、汉、瑶、苗、京、回、侗等24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比例85.63%。 眼下,越来越多的边贸加工、物流、跨境电商等企业抢滩凭祥,为当地提供了许多优质的就业机会。当地各族群众和各地客商稳稳端住边贸“饭碗”,生意越做越通达,日子越过越红火。 位于靖西市的龙邦口岸是广西三大陆路口岸之一。龙邦口岸积极构建“一园多区”的口岸经济新格局,建成龙邦国际商贸物流中心产业园、互市贸易区、一般贸易区、跨境电商区等功能区,吸引各族群众参与到加工、物流、服务等多个领域的工作中,实现“家门口”就业。 “之前我在深圳工作了5年。2023年我回到家乡,在工厂从事腰果分拣工作。这里离家近,方便照顾老人、小孩,收入也不错。”靖西市龙邦镇界邦村村民岑玮说。 兴边富民行动实施以来,有效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边境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各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在走向共同富裕中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