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民企展台 > 产业信息 > 文章 当前位置: 产业信息 > 文章

AI引擎驱动,广西交通迈入“数智”新时代

时间:2025-07-31    来源:广西交通微信公众号    作者:谭雪飞 刘鹏博 - 小 + 大

       人工智能是区域交通运输效率跃升、安全保障及模式创新的核心变革驱动力。拥抱时代浪潮,广西交通正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交通运输”深度融合,加速行业向智能化、高效化、绿色化转型。

        经过多年建设,广西交通运输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已具备一定基础。首条无人驾驶地铁南宁地铁5号线开通运营,采用U型工艺布局的海铁联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成投产,行业各场景逐步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升级,这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汇聚为交通运输行业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提供了沃土。与此同时,广西交通运输领域的行业性实践与国家、自治区层面部署形成共振,逐步推动“人工智能+交通运输”从顶层规划走向细分场景落地。

       AI赋能运输物流效率新升级

       崇左市江州区,一架载着村民们快递包裹的无人机从驮卢镇雷州社区起飞,13分钟后精准降落在18公里外的岑豆村接收点,相比传统物流需要30分钟的配送时间节省一半以上。面对岑豆村的变化,村民梁女士说:“无人机把快递送到村里面,群众不用再到镇上拿快递了,方便多了。”

       这背后,是广西首个“低空经济+智慧物流”项目——“镇-村低空快递”网络的支撑。项目在驮卢镇和岑豆村、逐盎村、灶瓦村等20个村之间布设智能无人机物流系统,构建起不受地形限制影响的高效运输网络,实现小批量、高频次货物的快速配送,比传统的物流方式节省约60%的时间,降低40%的运营成本。

镇-村低空快递。广西北投低空经济投资有限公司供图

       “空中快递员”上岗,“地面快递员”也同样增岗。2025年,玉林市投入3辆智能低速物流无人车,主要覆盖特定时段和路段,日均配送量达3000票,有效缓解各个快递网点的配送压力。针对无人技术在末端配送环节的显著优势,未来,广西将重点推动构建“邮政快递+人工智能”应用生态,持续推进智能仓储、智能分拣、无人机无人车配送等场景的规模化应用,助力快递业提质升级。

       除快递物流外,智慧物流的触角正延伸至水运领域。当前,“西部陆海新通道智慧水运大模型”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稳步推进。大模型聚焦“船闸群智能联合调度”和“港口群智能运行调度”两大核心场景,为船闸、港口、航道、船舶等水运要素提供动态智能决策支持。未来,智慧水运网将构建平陆运河经济带铁、公、水运营服务“一张网”,激发西江、运河、海港乘数效应,促进平陆运河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实现船舶在江海联运全流程中“安全停、有序走、高效接”。

       AI重塑出行体验新生态

       每逢节假日,高速公路车流压力骤增。在广西交通投资集团监控应急指挥中心,“路网先知”大模型正悄然改变通行体验。该大模型基于对流量、车速、事件等信息的实时采集和分析,能及时发现和预测交通拥堵和异常情况,自动生成管控预案和应对策略,并通过“e指挥平台”及时推送、协调相关人员进行处置。同时,结合无人机等创新应用实时侦查、喊话疏导拥堵车辆,形成“预测—调度—处置”全链路数字化管理,极大缩短了司乘人员的滞留等待,让归途更顺畅、更可预期。

       “目前,‘路网先知’系统依托海量历史数据和实时信息流,可提前30分钟预测南宁、崇左等重点区域的车流高峰及拥堵路段,预测准确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广西交通投资集团计算中心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负责人罗圆介绍。

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旗下计算中心打造的“路网先知”智慧交通大模型。谭雪飞 摄

       在广西“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背景下,AI对城市交通脉动的重塑同样深刻。人工智能算法深度整合公交、地铁、出租车等多种出行方式,实现跨系统智能调度与协同管理,市民只需一个二维码,即可无缝换乘地铁、公交(含BRT)和共享骑行工具,城市通勤变得更加省时、省心。南宁市正是这一理念的“践行者”,通过持续推进轨道、公交、慢行“三网”在设施、信息、服务层面的深度融合,优化拓展“爱南宁”App功能,实现“一码三乘”,出行便捷度与满意度显著提升。

       “十四五”期间,广西以交通强国试点为依托,系统布局“智慧交通”推进智慧高速、智慧监测等应用示范试点内容,助力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AI驱动安全管理新变革

       在安全生产领域,人工智能、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的深度融合,正推动广西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管理模式从被动响应向智能主动防控转变。

       6月份的平陆运河建设现场,生产建设各环节紧密衔接,有序推进。一条由数据构建的“虚拟智慧运河”在数字空间奔流不息,为实体运河安全高效建设保驾护航。依托AI技术打造的数字孪生平台,实现了对实体工程的全要素映射与动态监控。

       在结构物安全监测方面,数字孪生平台融合物联网、北斗定位、三维激光扫描等前沿技术以及国内首创的“空天地深”多元监测体系,能精准捕捉工程高危边坡和巨型船闸的细微形变,自动触发预警和与应急联动,有效防范滑坡等重大风险。据平陆运河工作人员介绍,自项目开工以来,仅结构物安全监测方面,系统已多次成功捕捉到航道高边坡加速形变的信息,并据此提前启动应急预案和精准处治,有效避免了潜在的滑坡事故,及时保障了施工人员安全。

平陆运河建设调度指挥中心,工作人员通过数字孪生系统查看现场施工情况。平陆运河集团 供图

       在收费站管理前沿,车辆超载、不规范装载、行人闯入、火灾隐患等异常场景,仅用10秒即可快速识别并反馈到终端进行现场人工排查。这是广西岑罗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推出的AI智能识别系统,以实时视频解析、目标识别及智能决策三大技术模块实现无缝协同工作,10秒完成风险预警到处置建议推送全流程。自今年2月在岑溪东收费站应用以来,累计拦截违规车辆163辆,预警行人闯入事件103起,现场识别率高达99%,为“少人化”运营模式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

       从重大工程建设到收费站场,广西交通正通过AI视频分析、物联网监测、大数据预警等技术的深度集成应用,构建起全域覆盖的智能安全防控体系,为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解决方案,显著提升了风险防控能力和管理效能。

       随着技术的持续突破和政策的不断完善,一个更智能、更高效、更安全的交通新时代正在加速到来。未来已来,在人工智能的赋能下,交通运输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广西将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研究制定“人工智能+交通运输”行动方案,推动打造基于AI的交通运输领域各场景垂直大模型,有序组织开展科技研发和创新应用,加大自动驾驶、数字物流等领域的关键技术供给,打造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科技创新成果,扎实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贡献交通力量。(来源:广西交通微信公众号 作者:谭雪飞 刘鹏博)



(编辑:韦吉)

上一篇:广西推出措施加大对文体产业金融支持力度

下一篇:没有了

桂ICP备19007823  |   QQ:869617850@qq.com  |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竹溪大道36号青湖中心1405号  |  电话:17776689995  |  
Copyright © 2025 广西新经济网 版权所有www.gxenews.com Powered by GXE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