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19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谭浩俊 - 小 + 大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消息,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完成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搭载组合辅助驾驶系统的乘用车新车市场占比达到20%。 面对新能源汽车如此旺盛的销售势头,当然是非常高兴的。但是,总结过去几十年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又不能不让人感到,如果到了今天,工作思维仍然停留于汽车的销售数量、销售规模、销售业绩,而不去分析销售背后的其他问题,那只能说,要想提高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水平,难度是相当大的。 要知道,过去几十年,尤其是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升温的这些年,尽管销售市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汽车销售数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可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汽车,除了中低端市场有点声音之外,中高端市场基本与国产汽车没有关系。就是中低端市场,占比也非常有限。前几年,媒体曾经披露过一则消息,中国所有自主品牌加在一起的年销售量,赶不上大众汽车一家在中国市场的年销售量。品牌影响力就更不用说了,同档次的汽车,价格只有人家的一半多一点。否则,就销售不出去。 如此大的差距,难道还没有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吗?难道还要把注意力和重心放在汽车的销售上,而不是自主品牌的创建和培育上吗?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真的想永远被外国和外资品牌所占领吗? 能够让人略感欣慰的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新势力造车正在努力与特斯拉等国际知名品牌展开竞争,争取打破外国品牌对新能源汽车的统治。也就是说,从企业角度来看,已经有点觉醒。可是,政府职能部门却仍然陶醉于新能源汽车销售数量的快感之中,为新能源汽车销售数量的大增兴奋不已。至于新能源汽车销售中,有多少是国产新能源汽车,销售数量占比是多少,销售额占比又是多少,有多少是真正的自主品牌,竞争力如何,盈利能力如何,是否掌握真正的核心技术,有关方面感觉并不重视。在其公布的相关数据中,也没有看到这样的统计、这样的数据,更没有这样的分析。 目前自主品牌汽车并没有在政策上得到很多支持,反而引进特斯拉等国际品牌,却给予了很多的优惠政策。如此,国产汽车还怎样能够赶超国际品牌汽车呢。 我们并不反对国际品牌汽车进入中国市场,闭关自守只会让中国企业更加落后、更加不知天外有天。前提是,引进国际知名汽车企业、对外开放国内市场,应当起到激励和激发国产汽车企业激情的目的,要让国产汽车企业勇敢地接受挑战,而不是眼睁睁地看着市场被外国企业抢走。同时,对那些眼睛盯住中国市场的国际知名品牌汽车企业来华投资,也不应当再给予优惠政策。他们投资的目的是为了靠市场更近,而不是促进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真正想促进中国汽车企业的发展,必须与中国汽车企业合作,并将核心技术对中国企业公开。否则,给予优惠政策就是伤害国产汽车企业,必须予以禁止。 所以,面对有关方面在公布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售数量时表现出来的兴奋劲,我们不得不说,可能思维还停留于销售的快感之中,并没有真正转向如何提升中国汽车产业质量与水平方面,没有真正认识到我国汽车产业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没有制定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的目标。如果这样,真的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担忧。 原本以为,在燃油汽车已经没有办法改变现状、缩小差距的情况下,处于同一起跑线的新能源汽车,能够差距小一点,甚至能够赶超。现在看来,从管理层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都没有想去缩小差距,而只想把新能源汽车市场打开,让销售扩大就行。如果更功利一点,就是尽快替代燃油车,从而证明自己的推广能力很强。至于谁造的,与他们无关。这样的思维,毫无疑问是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非常不利的,要想缩小中国汽车产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难。 贯彻新发展理念,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创新。对汽车行业来说,最缺乏的就是创新。燃油汽车自不用说,到新能源汽车,如果仍然维持现状,那创新对汽车工业来说,就只有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走了,且毫无紧迫感。显然,这是与新发展理念相悖的,是不能被接受的。 (责任编辑:吉贤) |
上一篇:做强数字经济 赢得发展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