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经济时评 > 文章 当前位置: 经济时评 > 文章

农民工就业新变化亟待关注

时间:2022-05-16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何翠云 - 小 + 大

      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而农民工就业则更能敏锐反映经济形势。3亿左右农民工的走向以及工作生存消费状况,或将影响整个经济社会的走势与趋势。特别是在当前扩大内需、增强内循环的经济形势下,在追求共同富裕、建设橄榄型社会的大趋势下,农民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刚需消费的满足,将成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强我国经济韧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1年农民工出现了一些结构性变化的新趋势。如农民工总量增加,增速减缓,本地农民工增速高于外出农民工。

      据《报告》,我国农民工总量从2010年的2.42亿人,一路增至2019年的2.91亿人,2020年疫情之下稍有回流,2021年离开了农村、离开了田地的人又恢复到2.93亿的水平;全国农民工总量增长,但增速已经减缓了,2021年总量2.9251亿人,与2019年相比只增加174万人。

      对于农民工增速减缓,分析认为,首先是疫情,农民工返乡退守;其次是城镇化,2020年底1.2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4%,农村户籍人口已相应减少;其三,乡村振兴也在吸引农民工的回流,也使得本地农民工增速高于外出农民工。

      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而农民工就业则更能敏锐反映经济形势。农民工是一个具有高度流动性的群体,他们的流动可以直接反映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经济形势好转,大量农民工开始外出;而经济形势变化,就业困难,农民工就出现回流。

      据有关数据,201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约为2.4223亿人,较2009年增长5.5%。进入2011年后,全国农民工总量仍保持上升趋势,到2013年为止全国农民工增速始终保持在2%的水平以上,直到近几年,农民工总量的增速才呈现出逐步放缓的态势。

      农民工流动,主要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大潮紧密相关。其一是乡镇企业的兴起,1978年到1996年是乡镇企业发展“黄金时期”,乡镇企业就业从最初1978年的2827万人,上升到了1996年的1.35亿人。其二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乡镇企业发展陷入瓶颈期,东部沿海省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拉开序幕,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出口导向型经济、劳动密集型产业,吸收了大量的农民工。其三,多年来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以及近年来城市建设、房地产发展,也吸收了多数农民工集中在建筑行业等。

      多年来,通常都是在经济发展遭遇放缓或瓶颈,农民工群体都会大量返乡。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许多出口加工企业订单不足,2000多万农民工返乡;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近3000万农民工留乡或返乡。事实上,农民工就业不仅反映了经济形势,而且还是多年来经济发展结点的调节润滑剂。

      有学者重点分析了2000-2012年的数据,得出农民工对第二、三产业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8.2%,城镇职工对第二、三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农民工的1.64倍,然而城镇职工对第二、三产业GDP的平均分享率却是农民工的5.52倍,且这一差距还在继续扩大,专家呼吁这一现象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3亿左右农民工的走向以及工作生存消费状况,或将影响着整个经济社会的走势与趋势。特别是在当前扩大内需、增强内循环的经济形势下,在追求共同富裕、建设橄榄型社会的大趋势下,农民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刚需消费的满足,将成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强我国经济韧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2021年2.93亿农民工占我国总人口数量的21%,占到适龄劳动力人口8.82亿(包括部分学生)数量的33%,即3个适龄劳动力人口中就有1个是农民工。因此,农民工群体最有望进入中产阶层,在帮助其就业、促进其收入增长之外,还要消除与户籍制度挂钩的社会保障城乡二元制度。特别应该关注的是,全部农民工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12.6%。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农民工所占比重比上一年提高0.4个百分点。大学生农民工化,是不得不引起关注的现象。

      据《报告》,2021年农民工也有了新趋势,如东部农民工增速放缓,中西部农民工增速加快;农民工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新生代农民工成为主力,进城农民工参加所在社区、工会组织的活动更加积极等。可以分析,农民工有活力有前途,那么经济形势一定也有活力有前景。农民工作为三分之一的劳动人口,其未来走向如何,也将长远影响着经济与社会的活力。

      笔者认为,农民工本是城乡户籍二元制度的产物,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户籍二元制度的消解,农民工将不仅仅作为一个词汇与概念消失,而且会真正作为新生代的一种职业力量或创业力量而崛起。总而言之,农民工的前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前景息息相关。

责任编辑 吉贤

上一篇:激活银发浪潮的发展潜力

下一篇:“死命令”管理观念要不得

桂ICP备19007823  |   QQ:12361417@qq.com  |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双拥路38号广西新谊投资大厦C座10楼  |  电话:17776689995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版权所有,授权www.gxenews.com使用 Powered by 55T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