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6 来源:网络 作者:通讯员 罗仁标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仕兴 - 小 + 大
“我和老伴都很喜欢这里,这里山美水清空气好。”近日,旅居在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镇坡月村的陈先生告诉记者。近年来,巴马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党员在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党建+”工作模式成效显著,守护了巴马田间地头、山川河流、优秀传统文化,留住了乡愁。 “党建+绿色发展”绘生态宜居乡村。以河长、林长、田长“三长”治理为载体,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盘阳河为重点沿线成立护河队,村屯党员和“候鸟人”联合巡河,探索推行河道承包制度。全面推进“三清三拆”和“城新乡美村治屯变民富”宜居宜养生态寿乡行动,先后查处向河道倾倒建筑垃圾、电鱼、乱开垦河滩地、乱种植养殖等破坏河道生态、污染河道环境等行为20余人次,拆迁治理30000余处乱搭乱建建筑。在全域宣传禁止秸杆燃烧,打击阻止乱砍滥伐、乱采乱挖等破坏山林的违法违规行为,并确保重点村屯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全覆盖。盘阳河水质监测达标率100%,森林覆盖率达72.5%。 “我们就是要打造山水秀美、产业壮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的梦幻田园综合体,让游客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甲篆镇党委书记卢金科说。 坚持“党建+产业兴旺促增收”绘乡村前景蓝图。充分利用长寿文化品牌特色优势,坚持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绿色发展道路。以加大产业道路建设、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落实奖补政策和保险兜底等为产业“保驾护航”,以“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刺激产业发展壮大,探索“党建+”新模式,搭建产品产销平台。大力发展珍珠黄玉米、火麻、油茶、香猪等特色产业,建成产业基地16个。2022年全县109个村(社区)村级集体经济全部达标,其中37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7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0万元,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万元。 家住东山乡文钱村党员蓝朝亮,在外学到技术后,听闻家乡日新月异发展变化后,选择返乡回家帮群众指导种植贝贝南瓜、红心薯、珍珠黄玉米等杂粮杂豆。他表示,东山乡地处大石山区,党委、政府推行的“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适应了当地的发展,为群众解决了销售渠道难题,群众还可以通过种养殖产业获得产业奖补,提高了群众干事创业热情。 “以前,我们这里的群众几乎都选择外出务工,但在近几年,乡村振兴发展势头很好,村里的群众都愿意留在村里干事创业了。”东山乡党委组织委员蒙河说。 坚持“党建+传承优秀文化”营造和谐生活氛围。搭建“协商在基层”平台,推行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治理体系,真正实现群众的事群众商量着办,切实提高群众主人翁地位,积极主动参与到家乡建设中。 通过以“领导包片、干部包村、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引导各村屯拜寿敬老、补粮活动的仁寿文化回归文明乡风、良好家风,焕发文明新气象。在各传统节日期间,酗酒闹事渐少,“党建+文体活动”成为常态化,瑶风壮韵初步展现,群众获得感、满足感明显提升。同时,各基层党组织还通过不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到红七军二十一师部旧址、香刷洞、韦拨群故居、列宁岩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遗志的红色文化流动在民族血脉里,遗传在民族基因中。 责任编辑 成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