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要闻头条 > 时政要闻 > 文章 当前位置: 时政要闻 > 文章

《学习时报》刊发韦韬署名文章:为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担当实干

时间:2025-10-31    阅读: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韦韬 - 小 + 大

       《学习时报》10月31日刊发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韦韬的署名文章《为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担当实干》,全文如下:

《学习时报》2025年10月31日第1版截图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未来5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令人鼓舞、催人奋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将越走越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广西区位优势明显,国家政策大力支持,资源禀赋独特,产业基础扎实,生态优势突出,发展势头良好,全区上下发生了思想之变、格局之变、思路之变、作风之变,正迎来历史最好发展时期,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渐成、其兴可待。我们必须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找准服务全国大局的结合点、支撑自身发展的着力点、深化改革创新的突破点,全力以赴打好“十四五”收官战,扎实谋划推动“十五五”高质量发展,为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贡献广西力量。

       转型升级、AI赋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建议》提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广西是富有创新传统的热土,习近平总书记叮嘱我们“把科技创新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好强产业的文章”。近年来,广西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入实施科教兴桂、人才强桂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形成10个千亿元级工业产业、6个千亿元级特色农业产业和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演进,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格局,我们将全面拥抱人工智能时代,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奋力强产业、增动能。

       加快构建具有广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一手抓传统产业优化提升,一手抓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壮大。以工业化思维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优化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布局,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深入实施优势产业“串珠成链”行动,推动机械、汽车、冶金、制糖、建材、石化化工等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快成长、上规模。聚焦商贸、物流、文旅等领域培育特色服务品牌,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壮大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

       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广西。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坚持“产业出题、科技答题”,深入开展科技“尖锋”行动,聚焦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等重点领域推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形成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成果。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强化政府投入刚性增长,激励社会多渠道投入,加快推进广西高等研究院和相关实验室建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地位,培育壮大更多科技型企业,不断形成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科技硬实力。

       加快打造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合作高地。广西处在我国14亿多人口大市场和东盟近7亿人口大市场的关键节点,既背靠国家人工智能领域的丰富资源,又拥有丰富的能源供应体系、东盟语料基础和东盟语言人才资源,拥有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等开放平台,人工智能发展已经成型起势、成为广西的崭新名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工智能可以是造福人类的国际公共产品。要广泛开展人工智能国际合作”。我国相继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我们将聚焦国家所需、广西所能、东盟所盼,坚持注重策略、强化整合、创新场景,加快建设中国—东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积极构建“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的跨境产业生态。加快布局一批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企业,建设广西人工智能实验室、广西人工智能学院,促进AI创新资源集聚。全力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与制造、金融、教育、医疗、文旅等重点领域深度融合,打造具身智能机器人、智能穿戴设备等智能产品国内重要生产基地,辐射带动东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发挥优势、江海联动,坚定不移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面对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等复杂局面,《建议》提出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西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三大定位”新使命。近年来,广西不断深化以东盟为重点的开放合作,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东盟连续25年保持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西部陆海新通道已辐射国内18个省(区、市),通达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骨干工程平陆运河明年将建成通航。我们将抢抓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加快建设、《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实施等机遇,更加积极主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努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取得更大突破。

       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加快建设北部湾国际门户港、黄桶至百色铁路、中越边境智慧口岸等一批重大项目,推进面向东盟门户枢纽机场建设,构建内畅外联的现代化联运体系。加强与沿线省份、粤港澳大湾区和东盟国家的协同联动,深化与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有机衔接。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平陆运河建设,同步谋划建设平陆运河经济带,推进全流域联动融合发展,切实放大运河综合效益。

       积极服务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着力推动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升级发展,提高展会经贸投资实效,更好发挥“南宁渠道”作用。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动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等开放平台创新发展。深化拓展与东盟国家的商贸、劳务、产业、科技、教育及人工智能等多领域合作,深入推动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试点建设和边境贸易发展,建好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办好系列连民心、有温度、接地气的人文交流活动,更加有效促进民相亲、心相通。

       加快构建更有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坚持把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主引擎主阵地,加快建设沿边临港产业园区、产业协作园区、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全面提升园区运营能力与综合竞争力,构建稳定畅通的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着力提升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水平,加快内外贸一体化进程,扩大优势产品出口,巩固拓展外贸良好发展态势。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做好服务保障,推动外资提质扩面增效。

       改革先行、提升效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活力

       面对国内国际发展形势变化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建议》明确要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近年来,广西积极参与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200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扎实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形成超200项制度创新成果,各方客商纷至沓来,“投资广西就是投资未来”正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我们将增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持续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加快融入和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全面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五统一、一开放”要求,更大力度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卡点堵点,规范招商引资行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行“标准地+承诺制+全代办”项目服务,健全重大项目用能、用地、用林、用海、环评等要素联审保障机制,帮助企业降成本减负担。扎实开展入企服务,深化产销对接、政金企对接,确保各项惠企纾困政策直达快享。

       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完善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以更大力度解决政策兑现和拖欠账款问题,坚决防止“新官不理旧账”。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健全经营主体反映问题响应处置机制,有效平等保护各类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切实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大力提升行政效能。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做到干净干事、大胆干事,凝聚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切实改进作风,运用好抓工作落实“543”体系,牢固树立“对标对表、解放思想、马上就办、攻坚克难、久久为功”五种意识,用好“清单工作法、一线工作法、专班工作法、闭环工作法”四个方法,健全“考核、督查、激励”三项机制,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扎扎实实下功夫,脚踏实地干事业。增强服务意识,处理好监管和服务的关系,对于市县、企业和群众的诉求尽可能多说“行”、少说“不行”,各项工作多设路标、少设路障,多踩油门、少踩刹车,为群众办事、企业经营创造更多有利条件。强化高效协同,部门之间、上下之间、各地之间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勇于担当、跨前一步,加强横向沟通和纵向协调,多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擦亮“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

       面对全球性气候变化和生态危机,《建议》提出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广西是我国南方生态安全屏障,生态优势金不换。近年来,我们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生态质量指数保持全国前列,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居全国第三位,长寿之乡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强区,不断提升美丽广西的“颜值”和“价值”。

       全力保护好广西山山水水。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海湿地系统治理,强化漓江、九洲江等重点流域和北部湾海域修复治理,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修复,纵深推进涉重金属污染、畜禽养殖污染、水污染等领域问题排查整治。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努力保持“天长蓝、水长清、树长绿、花长开、果长鲜、人长寿”。

       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路径。坚持绿色产业化、产业绿色化,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节能降碳改造,构建绿色低碳循环产业链,提升发展“含绿量”。严格落实广西有色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十个一”重点工作,以南丹关键金属高质量发展综合试验区示范引领全区有色金属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规模化、园区化发展。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

       扎实推进全面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健全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加快建设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和广西世界旅游目的地,发展壮大林木业、文旅、养老、大健康等产业,打造生态环境与大健康暨宜居康寿广西品牌。推进美丽广西建设全民行动,培育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

       以人为本、兜牢底线,用心用情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面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建议》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系统部署了就业、收入、教育、社保、住房、医疗和人口高质量发展等民生实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八成左右的财政支出投入民生,着力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乡亲们的生活像甘蔗一样甜蜜。

       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长期以来,广西各族人民“同顶一片天、同耕一垌田、同饮一江水、同建一家园”,全区超163万个家庭由两个以上民族组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融入全区各族人民血脉,习近平总书记赞誉“广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我们将旗帜鲜明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共建共享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共同富裕幸福家园、守望相助和谐家园、宜居康寿美丽家园、边疆稳定平安家园。

       扎实做好各项民生事业。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扎实推进“暖心民政”建设,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繁荣发展文体事业,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人民幸福美好生活更具品质、更有品位。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兜牢基层“三保”底线,扎实推进房地产、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做好安全生产和维护稳定工作。持续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统筹推进强基固边、民生安边、产业兴边、开放睦边、生态护边、团结稳边,坚决守住守好祖国“南大门”。


(编辑:韦吉)

上一篇:广西(北京)产业合作中心揭牌 搭建桂京联动产业协作新平台

下一篇:没有了

桂ICP备19007823号-1  |   QQ:869617850@qq.com  |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竹溪大道36号青湖中心1405号  |  电话:17776689995  |  
Copyright © 2025 广西新经济网 版权所有www.gxenews.com Powered by GXE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