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0-21 来源:广西新经济网 作者:安可 韦吉 梁民 - 小 + 大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城西移民安置点航拍图 广西画报廖章利 摄影 本网讯(记者 安可 韦吉 梁民)环江是中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广西29个石漠化片区县之一。近两年来,环江坚持解放思想,创新推行易地扶贫搬迁“六联一带”新型社区创建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这给全区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安置点后续扶持及社会治理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探索经验。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城西移民安置点 梁民 摄影 2019“扶贫日”全媒体河池采访行记者团来到了位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城西移民安置点,走进安置点,眼前呈现地是一派祥和的安居乐业景象,一栋栋崭新的楼房整齐地排布着,在傍晚的余晖中显得更加美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讲习所、感恩教育园、党员活动室、警务室一应俱全;在安置区“四点半”学校里,孩子们正在追逐嬉闹;在感恩教育园,几位老人围坐在一起,笑语不断;扶贫车间里,工人们正熟练地做工。 然而谁曾想到,就在两年前,这里的群众还住在大石山区深处,挣扎在贫困温饱线上。 城西易地移民搬迁安置区和毛南家园安置区,是环江在脱贫攻坚战役中的主战场,目前两个安置区共有4362户1.78万人入住。
环江县县长黄炳峰向记者介绍易地扶贫安置点和“六联一带”模式的相关情况 梁民 摄影 环江县县长黄炳峰向记者介绍,为确保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环江积极探索,创新机制,推行易地扶贫搬迁新型社区治理有效模式,着力构建“党建联抓、产业联扶、就业联创、文化联办、服务联动、自治联建,全力带动搬迁群众安居乐业”的“六联一带”后续扶持服务机制,大力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移民群众有了新家,就要使他们能生存有发展,可致富。为此,环江县大力实施“两园双基双带”产业联扶。通过创建扶贫产业园和万亩现代特色林业(油茶)产业园,创建“三特”水果基地和油茶+中草药基地,采取“企业+公司+基地+搬迁户”和“林场+公司+产业园+脱贫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易地搬迁脱贫户每户每年可从“两园”中申请自主创业扶持资金3000元(未脱贫户1500元/年),可连续申请5年。同时,让搬迁群众(耕地、林地、宅基地)“三地”进行土地流转,建设产业基地,实现产业长效、收入稳固。 “是党的脱贫攻坚好政策让我们享受到今天的幸福。”从明伦镇龙水村地质灾害隐患点搬到城西移民安置点的冉光国说,相比以前山上的生活,这里的条件真是太好了。 “我们刚来到这里,有事都不知道找谁,是社区党支部给了一个温暖的‘家’。”毛南家园安置点的住户覃万乾说。
记者采访城西易地扶贫安置点的住户 梁民 摄影 移民安置区通过党建联抓,强化党组织在扶贫搬迁“前中后”全程管理服务,增进了邻里感情,凝聚了共建合力。通过建立五级党群服务网络,推行便民服务手册等,让“生人社区”变“熟人社区”,营造出良好的新型社区邻里关系。 环江县就业联创“扶贫车间、扶贫商铺、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后续扶持服务机制,无疑是希望既能挣钱养家又能照顾家庭的移民群众的福音。同时,环江县还通过开展“春风行动”“粤桂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等活动,为移民群众提供多个就业岗位,并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劳动者由“体力型”转向“技能型”就业。
城西易地扶贫安置点的扶贫车间 梁民 摄影 文化联办,完善社区功能,丰富居民生活。建好文化活动广场,配备相应娱乐设施和器材,建好文艺队,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在社区铺开。以全县19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队为主体力量,充分发挥新时代讲习所作用,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守望相助的社区氛围。 服务联动,让居民享受“幸福”。在社区设置中医诊所,全面落实“医疗救助精准保障到人、大病慢性病精准救治到人、家庭医生签约精准服务到人、健康扶贫政策精准宣传到人”为主要内容的医疗扶贫;统筹落实安置小区周边入学指标,确保搬迁群众子女就近入学;在社区开办“四点半”学校,组织党员、教师和其他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解决搬迁群众子女放学后的教育管理和安全监护难题;定期到社区开展普通话培训班,提高移民搬迁群众普通话交流能力;在安置区开办平价惠民超市、“好邻居”超市,降低搬迁户生活成本。 自治联建,首创采用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进行选民登记。采取“三联审”,确保优秀人才选进社区居民委员会班子。逐步把社区居委会管理权限移交给当地人民政府管辖,构建日趋成熟的自治管理机制。
记者团在环江城西易地扶贫安置点采访并合影留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