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经济时评 > 文章 当前位置: 经济时评 > 文章

铸就迈向创新强国“中国高度”

时间:2022-01-14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罗建华 - 小 + 大

      近日召开的2022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科技事业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国家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十二位。2021年,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国家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国家实验室体系加快建设,编制完成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方案;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8.7%,研发投入占到全国企业的70%。


      创新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基础前沿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成果,国际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人工合成淀粉;战略高技术取得新进展,“天问一号”开启火星之旅,“羲和号”实现太阳探测零的突破,神舟十三号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海斗一号”全海深潜水器打破多项世界纪录……立足新阶段,启航新征程,“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持续推进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事业加快发展,创新体系更加健全,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行。


      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已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更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关键。”只有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才能彻底消除“卡脖子”隐忧,真正发挥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用,才能畅通国内大循环,掌握发展主动权,实现更高质量发展。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我国首辆火星车祝融号在火星表面留下中国印记;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任务相继实施,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还将创造我国航天员最长的太空驻留纪录,浩渺星空见证大国自信;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以1.2亿摄氏度的温度持续“燃烧”101秒,将原世界纪录延长了5倍……“十四五”开局之年,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紧密融合,锻长板、补短板,从核心技术到高端产业,创新、创业按下快进键,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正在为高质量发展赋能提速。


      新时代呼唤新发展,新发展孕育新动能。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是主动识变应变、因时因势而动的战略选择。环顾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同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走出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特别是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奋进新的伟大征程,既要看到当前我国在科技领域实现了诸多突破,但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短板依然突出,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为此,要深刻认识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长期性、艰巨性,坚持不懈走自主创新之路,保持自主创新的战略定力,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切实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创新型国家提供战略支撑。


      科技创新大潮澎湃,千帆竞发勇进者胜。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定创新自信,紧抓创新机遇,勇攀科技高峰,破解发展难题,必将书写更加恢弘的科技自立自强新篇章。


(责任编辑:吉贤)

上一篇:弥补耕地保护网中的漏洞

下一篇:产业数字化转型迎来良机

桂ICP备19007823  |   QQ:12361417@qq.com  |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双拥路38号广西新谊投资大厦C座10楼  |  电话:17776689995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版权所有,授权www.gxenews.com使用 Powered by 55T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