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13 来源:大化视点 作者:林文昉 覃 臻 - 小 + 大
近年来,大化瑶族自治县充分整合各类志愿服务资源,将志愿公益与创新社区治理深度融合,建立支部、党员、部门参与志愿服务工作机制,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和幸福指数。 支部推动,建立志愿服务阵地。大化镇古江社区党支部积极、主动、争取县委宣传部、县易安局等部门支持,于2019年6月在大化镇古江社区,挂牌成立以倾情服务易地搬迁群众、致力培育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古江社区文明实践站”,社区党支部书记担任文明实践站站长,社区“两委”党员担任实践站管理员,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志愿服务中的核心作用。同时,争取到7.6568万元资金,完善办公设施,以及上墙志愿服务工作、管理、宣讲等制度,使志愿服务活动“有地方办事”,改变公益志愿服务无阵地、打游击的尴尬状况,增强党员和志愿者归属感,调动工作积极性。 党员带头,壮大志愿服务队伍。整合党建、人社、工会、移民、教育、民政等职能部门党员和志愿者进驻文明实践站,采取党员联户、产业联营、项目联建和思想帮扶激发内生动力、政策帮扶落实基本保障、教育帮扶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就业产业帮扶确保持续增收、生活帮扶传递党的温暖等“三联五帮”工作机制,党员带头,争当引领志愿服务活动的“红色先锋”,带动社区居民加入志愿服务队伍。截至2021年底,古江社区在册志愿者1478名,其中,党员52名。 细致问需,精准开展志愿服务。古江社区按地域划分成11个大网格,服务面积覆盖搬迁群众、自购房、商铺等5万余人。社区网格员、党员志愿服务者按照“一日双巡三必”模式,常态化开展工作,即每天上午、下午到各网格巡查一次,巡查中离退休老党员、老干部等必访,空巢老人、生活困难群体、残疾群体等必看,流动人口、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等必查。通过走访问需求,听建议,掌握实际情况和困难,建立服务档案,标明服务项目、形式、内容。在此基础上,充分运用“桂志愿”、社区居民微信群等平台,收集群众求助信息,及时进行汇总、梳理、分类,并建档立卡。针对各类需求问题,由党员组织志愿服务队伍,及时一一对应当帮助解决。 单位携手,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古江社区“红马甲”志愿服务团队积极响应疫情防控号召,主动出击、认领使命,狠抓中高风险地区返桂人员排查防范,出动志愿者300余人,服务群众8000余人次;辖区党员和文艺志愿者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政策宣传节点等时间参与民族文化文艺演出70多场次,深受社区群众欢迎。“红马甲”和文艺志愿演出队,成为响亮品牌。 此外,社区党支部依托志愿服务团队,积极与大化云彩社工志愿者服务团队合作,每周一到周五晚为社区青少年开办免费教育辅导;与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县爱卫办积极配合,开展冬春季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与县人社部门积极配合,开展慰问在外留岗人员家属及就地过年搬迁困难家庭活动;积极配合深圳宝安区进行定点就业帮扶,开展“春风行动暨劳务协作现场招聘会”活动,为搬迁群众提供更多优质就业岗位;与县委宣传部、县总工会、县妇联、县残联等部门积极合作,开展弘扬核心价值观、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爱残助残公益跑等主题党日活动36次,受益群众3万余人。 (责任编辑:吉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