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吽小镇”上,欢乐的瑶族扶贫搬迁群众唱起了敬酒歌,欢迎远道而来的游客 韦吉 摄影
“达吽小镇”上,瑶族扶贫搬迁群众表演民族特色“扁担舞” 韦吉 摄影 本网讯(记者 安可 韦吉 梁民)游客熙熙攘攘,人流如潮。今年以来,位于大化瑶族自治县的“达吽小镇”已经成为当地新的网红“打卡地”。“各地游客不论是来大化乘船览胜红水河百里画廊,还是登高俯瞰七百弄山海奇观的,都会来到小镇品尝美食、体验民俗文化。”小镇运营中心的程卿告诉记者,“游客的青睐,为小镇的发展带来了生机。”
“达吽小镇”运营中心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小镇的情况 韦吉 摄影 “达吽小镇”附近的古江安置区,居住着1.4万生态扶贫搬迁群众,为了确保这些群众真正能“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大化探索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型城镇化有效结合的方式,结合“长寿门户 康养大化”的定位,建设“达吽小镇”,发展以餐饮为主的第三产业,引导搬迁群众就业创业。 打造县城地标性区域。小镇建设融合了布努瑶建筑、人文风俗、铜鼓文化、长寿文化、美食文化等元素,建设美食广场、美食步行街、酒吧街、风情购物街吽、达阁及其他配套基础设施,“产、城、人、文、景”五位一体有机结合,为搬迁群众创业就业奠好基石。
“达吽小镇”美酒迎贵客 韦吉 摄影 2018年,结合庆祝大化瑶族自治县成立30华诞,县里建设大化奇美水城景区,打造红水河岸景观带,以山光水色、奇花异草以及璀璨明丽的电都夜色引人入胜;建设大化民族博物馆、大化奇石馆、美食馆、红水河水族馆等旅游文化设施,增强县城旅游魅力。 “美景美食各人爱,布努风情引客来。进门要喝三碗酒,友谊之花日月开……”国庆黄金周,布努瑶礼宾队在小镇唱起山歌跳起舞、端起酒碗敬嘉宾的风情频频上演。 据了解,今年7月下旬至今,小镇美食广场常常灯光摇曳、舞影婆娑。这是大化旅投公司推出《达吽夜、布努情》民族风情表演常态化的结果,彰显了布努瑶神秘的文化魅力,让更多的游客了解大化,亲近大化。同时,还推出旅游新体验,让旅客舂糍粑、磨玉米、煎酥饼……增强旅游互动的乐趣。 促进旅游破茧成蝶、风生水起,是关键的第一步,如何承载起1.4万余搬迁群众梦想?大化县委、县政府着眼旅游、美食、健康养生等产业发展,在小镇建设120栋骑楼,在美食广场周边安置楼一楼开设商铺223间,并出台优惠政策,促进创业就业。 江南乡发瑞村六念屯贫困户蓝富林,因为家乡自然条件恶劣,家里贫穷不堪,妻子毅然抛弃他与两个孩子,离家出走。2017年,在帮扶干部的引导下,蓝富林结束在深圳漂泊打工的日子,带着老人和小孩搬迁到古江安置区,住进了近120平方米宽的楼房。依托先前参加培训掌握的美容美发技能及政府提供的平台,蓝富林在小镇开办“发舞台”,月收入3000-4000元。
记者现场采访“达吽小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户 韦吉 摄影 “楼上住宿,楼下营业,小孩读书也方便了,我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真的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蓝富林喜不自禁地说。更值得庆幸的是,一个漂亮的女孩刚刚来到他的身边,与他组建新的家庭。“两个人一起经营‘发舞台’,日子一定越来越好!”蓝富林对未来充满信心。 与“发舞台”两间之隔,是百马乡永靖村六七屯搬迁的村民李桂成及妻子开办的“鑫灿百货”,由于小镇人流不断增多,生意日益红火。刚开张的时候,一个才收入才1000元左右,现在已增加到2000多元。儿子李宏在城里做零工,月薪2000多元;儿媳覃香莲白天做家务、送小孩上学,晚上在夜宵摊做工,月增收1000多元,一家人过得幸福美满。
今年国庆黄金周,小镇上天天人山人海,搬迁自共和乡中良村中外屯的青年韦耀忠,利用夜晚在小镇风情购物街开办水果冷饮摊,一晚至少有50-60元收入。 古江社区书记蓝丽梅告诉记者,目前小镇骑楼及商铺已全部出租,搬迁户创业的企业已有14家。除部分搬迁农户长期在外固定工厂、企业务工外,需照顾家庭的搬迁农户则选择在小镇及周边务工,他们都有稳定的收入。 目前,结合“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开展,大化正把“达吽小镇”作为一个支点,深入打造中国康养美食天堂,擦亮世界唯一布努瑶特色文化小镇品牌,进一步撬动生态食材产业及旅游业发展,汇聚人气促进更多搬迁群众创业增收。 “达吽小镇”,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韦吉 摄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