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9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记者 李运涛 - 小 + 大
春阳孕育晓风吹,喜看新芽绽故枝。 日前,中华工商时报记者在中国西南地区工业重镇——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采访时了解到,近年来,柳州市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柳州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柳州市委、市政府以强烈改革意愿和进取意志,创新思维,创新技术,创新发展,在转型升级和迭代创新的路上不断向前、优化升级,实现了“老树新芽”的增量变革——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13年的1928.41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3109.09亿元,年均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1531.42亿元,年均增长9.9%;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303.62亿元,年均增长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478元,年均增长6.4%。柳州,以广西1/13的面积、1/12的人口,创造了广西1/4的工业总产值。 柳州市委书记吴炜表示,党的二十大的重要决策部署,为柳州这座传统工业城市加快转型发展,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重要方向,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注入了强劲发展动力。“柳州将脚踏实地发展实体经济,持之以恒推动汽车、钢铁、机械及日化、轻工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全力以赴推动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和生产性服务业等新产业蓬勃发展,坚定不移推动以柳州螺蛳粉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努力走出一条以科技创新推动转型升级、以工业发展带动产业振兴的柳州路子,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作出贡献、彰显担当。” 优化升级 传统产业根深枝壮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对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作出系统全面的部署。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按照党中央和自治区部署,作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柳州市大力推动“质量强市”与“工业强柳”深度融合,深入实施“实业兴市,开放强柳”,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制造城三年攻坚行动,以质量提升促进传统支柱产业优化升级,在重塑辉煌中实现凤凰涅槃。
广西汽车集团新能源汽车基地总装车间终装线 汽车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汽车产业已成为柳州第一大支柱产业,全市汽车年产销量多年来位列全国前五位,成为国家重要汽车生产基地和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目前全市拥有整车企业5家,规模以上零部件生产企业300多家,从业人员10万多人;上汽集团、一汽集团、东风汽车、重汽集团四大汽车集团均在柳州建有生产基地,柳州本地已形成年生产能力近200万辆及较为完备的配套产业链。2021年,上汽通用五菱成为中国首个累计产销量达2500万辆的民族品牌单一车企。柳产新能源汽车产销突破66万辆,自2017年进入新能源汽车生产领域以来,累计产销量已突破144万辆,占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十分之一,其中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车累计销量突破100万辆,成为全球最快达成新能源百万销量的车企,五菱宏光Mini EV成为年度车型销量冠军,五菱晴空新能源汽车作为印尼G20峰会用车,柳州已成为国内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基地。
在柳州市柳东新区一家汽车企业的智能工厂里,工业机器人在生产线进行焊接作业 钢铁行业“锻就”转型升级版。作为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柳州市始终坚持大力发展钢铁产业。2018年以来全市生铁、粗钢、钢材产量最高分别达到1281.5万吨、1439.8万吨、2259.5万吨,相比2012年分别增长39.3%、51.5%、105.8%;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最高达到1103.2亿元,相比2012年增长71.1%。行业龙头企业柳钢集团位列2022年中国企业500强193位,全球50大钢企第18位,获得中国钢铁行业竞争力评级A+(极强)。柳州钢铁产业主导产品有冷轧卷板、镀锌板、热轧卷板、中厚板、不锈钢等,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石油化工、机械制造、能源交通、船舶、桥梁建筑等行业。钢铁产品辐射华南、华东等地区市场的同时,还远销至东亚、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在广西柳工集团整机库,工人正在查看新型机械产品 机械工业“挖掘”市场新天地。机械产业是柳州市五大传统产业之一,以工程、建筑机械等产品为代表。其中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在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排行中排名全球第15名,中国第4名,其轮式装载机销量保持国际第一,工装载机、推土机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行业前列,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土方机械行业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是我国土方机械行业科研开发、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示范的重要基地。作为机械产业龙头的工程机械,具备装载机年生产能力达6万台,挖掘机年生产能力达2万台;欧维姆预应力锚具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其技术开发中心在全球同行占有重要地位;柳南装备制造(工程机械)产业示范基地是“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2018年以来柳州市大力推进“机械产业二次创业”,全市装载机最高产量达32856台,挖掘机最高产量达30353台,预应力产品综合产能居国内首位,产销量占全国预应力产品的50%,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最高达到441.91亿元,相比2012年增长61.1%。 科技创新 新兴产业枝繁叶茂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2021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柳州时强调,只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要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柳州市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化为龙城大地的生动实践,全力支持科技创新,一批拥有高新技术的新兴产业落地生根、茁壮成长。 在柳州国轩电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展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片繁忙景象,工人们正在忙碌地赶着订单。从今年元旦开始,柳州国轩Pack产线基本保持着满负荷生产状态。董事长侯飞向记者介绍,柳州国轩动力电池生产基地计划建设年产能30GWh动力电池,目前一期年产10GWh项目正式投产,二期20GWh项目已动工建设。该公司具有锂离子电池产品、制造工艺及设备的自主知识产权,电芯产线由目前世界最先进的工艺和设备组成,其电芯产品有高安全、高比能和长寿命等特点。近年来,公司积极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在国际上的市场占有率逐渐提升,海外市场开始大规模布局。 位于柳东新区的广西艾盛创制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多年来探索和建立了适合汽车行业和柳州本地“产学研用”创新及其成果的转化模式,并形成了多品种小批量白车身柔性定制、轻量化零部件一体化成型、智能装备研发与制造等服务能力,是国内首家为汽车行业提供短周期、低成本、高品质开发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艾盛创制的创始团队学习于柳州,创业于柳州,柳州良好的生长环境让我们得以快速成长。”该公司董事长王国春博士对记者说道,“我们刚为上汽通用五菱交付了3600多套新能源汽车电池箱体,目前订单忙个不停,预计2023年全年总产值增长超过50%,达到5亿元左右。”对未来的发展,王国春充满信心。 记者了解到,类似上述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柳州市保有量近700家,约占全广西总量的五分之一。目前,柳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量已突破百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7家,在全区各地市中排名第一;全市共有自治区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累计达89家,数量居全区第一;全市工业机器人存量超7000台,增量及保有量均居全区第一。据悉,柳州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1.85%,2014年以来累计研究开发费用626亿元,R&D经费投入超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增长至636家,超500万以上的企业增长至149家,超千万的企业增长至52家。2022年,柳州成功获批投资42亿元组建广西第一个、最高层次、最高水平的自治区级实验室——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目前全市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27家、自治区级平台230家、市级平台340多家。 加速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柳州市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产业并取得可喜成果。广西汽车集团新能源汽车基地实现整车下线,国轩动力电池、飓芯科技高端芯片等一批项目落地生产,智能电网、机器人、大数据产业园投入运营。实施上汽通用五菱“一二五”工程,全力打造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柳州模式”升级为“广西模式”。目前,柳产新能源汽车产量累计突破150万辆,占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十分之一,五菱宏光MINIEV连续28个月蝉联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五菱晴空成为G20峰会官方用车。预计到2025年,柳州市将完成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1000亿元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达到5000亿元以上;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超300万辆,整车企业实现产值超2700亿元;带动产业链实现产值超2300亿元;建设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并争创成为国家级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与此同时,科技创新能力的增强使柳州成为许多国内外重大科技项目的参与者。上汽通用五菱A00级纯电动汽车领跑全球,GSEV全球小型电动车平台芯片国产化应用获产业链合作奖,凯捷以领先的轻量化水平斩获全球汽车轻量化领域大奖,Altail Enlingten Award.联合高校攻克轮胎动力学“卡脖子”难题获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发明一等奖;柳工3款远程智能遥控工程机械总成开发,纯电动装载机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60%,并获中国工程机械年度产品TOP50“技术创新金奖”,减板降噪共性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每一串精确的数字,累积成丰硕的科技创新果实——柳州已成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并获批建设“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 精心栽培 特色产业独树一帜 近日,一则北方网友乘坐1600多公里高铁来到柳州,只为吃一碗正宗螺蛳粉的视频再次将柳州网红螺蛳粉推到风口浪尖。在柳州街头小巷,螺蛳粉美食店外排起长队的场面,成为柳州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不知不觉中,柳州螺蛳粉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渐渐火遍大江南北,甚至火出了国门。 时间的齿轮拉回到2021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西柳州螺蛳粉生产集聚区,当了解到螺蛳粉特色产业在促进就业、带动农民增收等情况后,总书记称赞道:“真是令人惊奇!小米粉搞出这么大规模的产业来,不容易,值得好好研究总结。”同时,总书记对柳州螺蛳粉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严把产品质量关,走品牌化、标准化道路的重要指示。 2021年以来,柳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西和考察柳州螺蛳粉生产集聚区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市委、市政府顶层设计,以工业化理念谋划,采取一系列举措持续推动柳州螺蛳粉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做大做强做实做优这一地方特色产业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产生了一批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经验成果,为全国地方特色产业发展贡献了“柳州智慧”,创造了“柳州经验”。 在柳州螺蛳粉产业园,学生正在进行研学活动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2021年,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达到501.6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袋装螺蛳粉151.97亿元,同比增长38.23%,配套及衍生产业销售收入达142.83亿元,同比增长9.87%,全国实体店营业额约206.8亿元,增长约75.25%。2022年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600.7亿元,同比增长19.8%,其中,袋装螺蛳粉181.8亿元,同比增长19.6%,配套及衍生产业销售收入达182.65亿元,同比增长27.88%,全国实体店营业额约236.31亿元,增长约14.26%。2022年1-12月,柳州螺蛳粉出口突破8000万元,同比增长61%。 迅速发展的柳州螺蛳粉在各类产业中犹如一朵奇花,但它却不拘泥于独自绽放,在大放异彩的同时,带动一二三产业的高度融合发展——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带动30多万人就业,其中原材料种养殖人数20多万人,二产就业1万人,三产从业人数9万人。柳州市现有注册袋装柳州螺蛳粉生产企业130家。全产业链上规入统(上限)企业78家。螺蛳粉产业2022年新认定柳州螺蛳粉原材料生产示范基地8个,总数达到20个,原材料基地规模达到65万亩,带动20多万农村人口人均增收近万元,助力5500多户2.8万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累计有25个螺蛳粉原材料农产品获“三品一标”认证;柳州螺蛳粉相关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1家。《打造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夯实产业基础——广西柳州市螺蛳粉产业振兴新探索》成功入选2021年全国14个巩固脱贫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柳州螺蛳粉”跻身“2022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区域品牌(地理标志)百强榜单”,品牌价值超百亿元。2022年,柳州螺蛳粉年寄递量达到1.08亿件,再次成为广西寄递量过亿的单类产品,为全国仅有三个突破1亿的单品之一。 短短数年,“柳州智慧”推动下的柳州螺蛳粉实现了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创造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2022年,柳州螺蛳粉产业园获评国家级消费品标准化试点。同时,由于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经验突出,“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精准发力推动螺蛳粉产业快速发展”荣获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通报表扬。 习近平总书记3月5日下午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方向。“柳州要把工业振兴摆在突出位置,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柳州市市长张壮说,持续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上下功夫,着力打造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积极创建国家智能制造先行区,全面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 盛开的紫荆花与凤凰岭大桥相互映衬,成为柳江河畔一道美丽风景 责任编辑 吉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