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11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作者:邱石佑 - 小 + 大
原标题: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丨“智慧养猪”开启乡村振兴致富门 盛夏时节,骄阳将大地炙烤得如同蒸笼,而在贵港市港北区星荷AI智慧猪场,一栋栋集成液态饲喂、温控、环控等智能管理系统的“别墅”里,一头头吃饱喝足的生猪正吹着习习凉风惬意酣睡。 星荷AI智慧猪场项目是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总投资5亿元。项目一期建设11栋猪舍,今年8月初全部竣工投产,预计年出栏生猪6万头。 ![]() 周艺在自己的智慧猪场察看刚进的猪仔。(广西港牧生态养殖有限公司供图) ![]() 智慧养殖物联网综合管理平台截图。(广西港牧生态养殖有限公司供图) “传统猪场一个人只能管理约500头猪,在AI智慧猪场,一个人可轻松管理5000头猪。”星荷AI智慧猪场创办人周艺,是一名85后青年。他告诉记者,该项目实现AI、物联网等技术在养殖环节的规模化应用,让养猪从脏活累活变成科技活。饲养员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即可完成精准饲喂、疾病预判、温度调控等管理,“使生猪的生长速度提升3%—5%,成本降低8%。” 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周艺,缘何投身养殖业? 2007年,周艺就读于广西大学动物科学专业。当时这个专业尚属冷门领域,刚入学的他一度陷入迷茫困惑。“导师在大学第一课上说的‘养猪在中国大有可为,我们养猪人的使命就是给国人提供高质量动物蛋白’点醒了我。”周艺意识到生猪养殖行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肉盘子”工程,市场潜力巨大。 研究生毕业后,周艺在大城市企业工作了3年,开拓了视野,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2017年,在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周艺敏锐看到传统养殖向规模化、机械化、数字化转型将成为重要趋势。他毅然辞去高薪职位,联合校友回到家乡贵港市,创立广西港牧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踏上科技养猪创业路,希冀以所学所长赋能家乡产业振兴。 智能机械化猪场没有现成模式,周艺就带领团队自己设计并全程参与建造,集成机械刮粪、料线输送等自动化技术和装备。2018年首个猪场投产后成效显著,年出栏生猪1.5万头,产值3500万元。 初尝成功喜悦不久,周艺团队旋即遭遇了一场危机——2019年非洲猪瘟疫情席卷全国,行业遭受巨大冲击。 “当时压力特别大,如果猪场发生疫情,养猪事业或就此终结。”周艺回忆道。为了保住第二批猪,他一方面带领技术团队采取切断传播途径、淘汰易感猪等防控措施;另一方面,积极争取上游企业实验室等技术资源支持,最终成功保下那批猪,获得丰厚利润。 打赢这次防疫战,让周艺的养猪场备受资本和上游企业关注,各方纷纷抛来橄榄枝。“当时原有的合作企业尚未恢复元气,如果我们改与其他企业合作,当年就能多挣3000多万元利润。”周艺说。在创业还负债数百万元的情况下,他选择了坚守信用与初心,“宁愿养殖场空置一年,也要等原来的合作企业恢复猪仔产能。” “一诺千金”的诚信品格,让周艺不仅收获原有合作企业持续鼎力支持,更赢得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投资人等多方信赖,为企业发展开拓出更广阔的成长空间。此后,他又启动建设贵牧、荷牧、星荷等智慧育肥猪养殖场。养殖场全部投产后,预计可年出栏生猪36万头。贵牧智慧猪场为广西首家智慧型猪场,被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推介为“2024年全国智慧农业建设典型案例”,入库“自治区第三批数字广西建设标杆大数据与农业深度融合重点示范项目”,对育肥猪养殖精准化规范化具有示范性意义。 作为“新一代养猪人”,周艺不仅努力用科技改变生猪养殖行业,也致力于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振兴。他积极探索“企业+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等运作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岗位务工、技术培训等方式,带动群众增收。截至目前,他通过运营智慧猪场共带动就业超过500人,土地流转34户,培训300人次,受益脱贫户764户2977人,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约351万元。 此外,周艺的养猪场还配套建设生物有机肥发酵棚和有机肥生产线,全量化利用猪场粪尿,制成有机肥免费送给当地农户发展种植业。近年来,周艺先后被共青团中央评为“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荣获全区新的社会阶层创新创业先锋人物、贵港青年榜样等荣誉称号。(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记者 邱石佑) (编辑:韦吉) |
上一篇:广西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