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民生 > 民生热点 > 文章 当前位置: 民生热点 > 文章

“电影+”点燃暑期消费 动画电影破纪录成亮点,衍生品消费市场规模已达千亿级

时间:2025-09-09    阅读:   来源:华工商时报    作者:宋寒业 - 小 + 大

       2025年暑期档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日前,国家电影局发布2025年暑期电影市场数据,数据显示,2025年暑期档(6月1日至8月31日)电影总票房达119.66亿元,观影人次突破3.21亿,同比分别增长2.76%和12.75%。


      其中,国产影片贡献了76.21%的票房,本土电影展现出绝对主导地位。票房前五名的影片分别为《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捕风追影》《长安的荔枝》和《侏罗纪世界:重生》。


      票房与观影人次双增长


      今年暑期档电影平均票价出现较大幅下降,37.2元为近5年倒数第二低,而平均上座率则是近5年第二高。票价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发行结算价的下调和各地举办的电影消费券惠民补贴活动等。


      例如,北京市在2025年暑期至国庆期间发放1000万元观影补贴,通过猫眼平台发放观影优惠券,并联动美团平台发放约25万份66元优惠券包(总价值约1500万元),同时联动全市30个商圈推广“票根经济”,组织露天电影放映等活动。


      除北京外,其他地方也加入发放电影消费券的行列。浙江从7月10日至2026年6月将发放超3680万元消费券;江苏从7月18日至12月31日发放3000万元电影消费券;海南自7月4日起启动第二季电影惠民消费券活动,投入1000万元补贴。


      从观影主力人群上看,40岁以上观众成为暑期档消费主力,占比最高的影片达52.4%(如《戏台》),而20岁以下观众占比最低仅2.5%(如《长安的荔枝》)。这一现象表明国产电影在题材选择和叙事方式上更贴近中年观众需求。


      猫眼娱乐市场分析师赖力表示,今年暑期档呈现“前冷后热”的特征,档期前半程多部重点影片票房未达预期,造成大盘“慢热”,而进入7月中旬后,《南京照相馆》等口碑佳作率先突围,点燃观众观影热情。


      国产片主导与动画突破


      不过,今年暑期档仅有两部影片票房破10亿元,数量与去年持平。3亿元至10亿元区间的“腰部”:影片达10部,占整体票房的41.5%。


      从票房排名来看,今年暑期档上映影片数量众多、类型题材多元,丰富的内容满足了不同圈层观众的观影需求。


      票房排名第一名的是历史剧情片《南京照相馆》,影片映前热度较低,但通过大规模点映迅速积累并释放了优质口碑,其浓厚的家国情怀引发观众广泛共鸣,以28.9亿元票房领跑档期。


      第二名为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影片上映后打破了中国影史二维动画电影的票房纪录,档期票房达14.55亿元。该片的成功为国产原创IP的孵化提供了新思路,证明了“先验证短片,后孵化长片”的模式在中国市场具备可行性。


      档期第三名为犯罪动作片《捕风追影》,档期内累计票房超8.79亿元。进口片冠军为《侏罗纪世界:重生》,票房5.67亿元,说明大体量的进口优质IP对于内地市场依然具备较强的吸引力和补充作用。


      IP开发与跨界融合


      暑期档不仅票房表现亮眼,电影衍生品市场也迎来爆发式增长,通过“电影+零售”“电影+文旅”“电影+科技”等多元模式,构建起覆盖衍生品、主题消费、沉浸式体验的全产业链生态,据相关行业统计,电影衍生品消费市场规模已达千亿级。


      以改编自《中国奇谭》的动画片《浪浪山小妖怪》为例,该片已与30多家知名企业达成合作,授权衍生单品超400个,周边衍生品销售金额超700万元,推出207款衍生品,涵盖毛绒潮玩、家居百货等品类。


      同时,另一部续作《罗小黑战记2》票房4.7亿元,延续“人妖共存”世界观,衍生品销售覆盖潮玩、服饰、数码等领域,北京朝阳公园快闪店10日客流超15万人次,线上线下共售出14万件周边。


      马伯庸小说改编的《长安的荔枝》以6.78亿元票房位列第四,通过古装喜剧形式解构历史叙事,同步推出“荔枝主题”文创礼盒,结合电影票根联动多地文旅活动,如广州路演中设置唐代市集体验区,强化IP的文化属性。


      “电影+文旅”成为地方经济新引擎。山西省推出“浪浪山小妖怪山西游记”,串联大同善化寺、壶口瀑布等10处取景地,设计晋北、晋南两条主题线路,游客凭票根可参与集章打卡、实景RPG等互动活动。


      此外,浙江、广东等地开展“跟着电影去旅行”“电影放映+集市”等活动,如广东发布56条旅游线路,联动《飞驰人生2》公益放映,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消费。技术赋能下,影院场景升级为“超级娱乐空间”。


      当前,电影IP主要从文化赋能、技术加持、用户共创等角度出发,未来,随着AI生成技术与元宇宙等概念的渗透,“电影+”经济将向更高角度出发。同时,内容质量与类型创新将成为未来市场竞争的核心,电影市场将更聚焦内容创作本身,推出多元化的优质内容。(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记者:宋寒业)


(编辑:韦吉)


上一篇:广西多部门合力打击涉税违法犯罪行为

下一篇:没有了

桂ICP备19007823  |   QQ:869617850@qq.com  |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竹溪大道36号青湖中心1405号  |  电话:17776689995  |  
Copyright © 2025 广西新经济网 版权所有www.gxenews.com Powered by GXE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