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08 阅读: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何翠云 - 小 + 大
不久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实施《进一步丰富电视大屏内容促进广电视听内容供给的若干举措》,从内容创新、审查机制等方面推出21条举措,强调要多措并举加强内容建设,增加优质广电视听内容供给。 新举措的发布,目的在于增加优质广电视听内容供给。以影视剧为例,近几年我国影视剧市场出现投资退潮、产量下滑、市场被分流等问题。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全国生产并获《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剧目仅115部,今年上半年51部,电视剧产量持续处于低位。网剧产量也持续下降,2023年、2024年,全国广播电视主管部门颁发发行许可的国产网络剧分别为196部、166部,今年上半年55部。 广电视听内容高质量、精品化发展已成共识。随着新举措的推出,过长“注水剧”将逐步被市场淘汰,同时,内容过度商业化、娱乐化以及同质化的现状也将改变。广电视听内容早已超越单纯的信息传递与娱乐消遣,成为塑造国民精神世界、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在媒体深度融合与传播格局剧变的今天,如何促进广电视听内容的有效供给,不仅关乎行业发展,更关系到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与主流价值观的传播。 广电视听内容实现精品化还需多方努力。内容创作方面,相关企业应坚守“价值锚点”与“品质标高”。视听内容本质上属于精神文化消费,精神文化消费的本质是价值观的共鸣与思想的启迪。优质供给的精品,要既能呼应社会重大关切,又能抚慰个体心灵,既凸显文化思想价值、艺术价值,又凸显商业价值。 政策方面,对内容创作的企业实施税收优惠与减免,降低创新成本;优化行政许可与备案流程,为优质内容制作开设“绿色通道”等。强化市场激励与金融支持,如鼓励制作机构深度开发IP价值;建立高效的版权交易平台,保护版权所有者权益;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发针对文化创意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金融产品等。尊重创作规律,保障核心创作人员的话语权和收益权,抵制“流量至上”对创作过程的干扰。拥抱“技术变革”与“形态创新”,广电视听内容供给不能止步于传统线性播出,而需向互动化、沉浸式、跨屏联动等方向演进。 此外,吸引更多社会优质制作力量参与,构建涵盖创意孵化、制作生产、传播分发、版权运营、衍生开发的完整产业链。走出唯收视率、唯点击量至上的思路,将社会效益、艺术价值、用户满意度作为重要指标,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需融合社会效益、艺术价值、国际传播力、创新度在内的综合评价,并以此作为采购和分账的核心依据,实行“优质优价”采购与分账,更为重要的是,将播出资源向精品倾斜,确保好作品能“被看见”。(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何翠云) (编辑:韦吉) |
上一篇:桂平市推动木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共建共享共同富裕幸福家园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