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盒马鲜生临期食品存废问题陷入舆论漩涡。有网友称目睹盒马鲜生将当天卖不完的食物“大规模丢弃”,其母亲由此受到“近年来最大的心灵震撼”。该微博发布后引起网友热烈讨论,“九点半后的盒马”登上热搜榜单。 有的网友表示,很多食品虽然临期但并不影响食用,可以捐赠给慈善机构,指责盒马的行为是巨大的资源浪费;也有网友理解盒马的做法,认为出于食品安全考虑,销毁是临期食品的最佳归宿。对此,盒马鲜生官方知乎账号回应称,并不想损耗商品,但为了保证新鲜品质和食品安全才销毁临期或仅当日售卖的食品,同时盒马也承认自己在严控订货量方面还有诸多不足。 站在企业的立场来看,盒马大规模销毁食品的选择是相对保守和低风险的方法,似乎无可厚非。笔者上网搜索发现,盒马鲜生曾因偷换食品标签、销售过期食品而被消费者投诉,就在此次事件发生的一个月前还因销售过期食品被市场监管部门处罚。上述教训或是盒马现在严格品控的原因之一。此外,盒马是阿里巴巴集团旗下以数据和技术驱动的新零售平台,以“日日鲜”为卖点,定位上属于高品质生鲜超市,食品价格总体上也高于一般超市的同类商品,从维护企业形象和消费者信任的角度,销毁临期食品是正常耗损。再者,按照部分网友建议的将临其食品免费捐赠给贫困人士或福利机构,势必会增加仓储、冷链物流、人力等方面的成本和安全风险。 但是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尤其是在当前倡导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大背景下,维护如此“舌尖上的浪费”之下的“新鲜”未免代价过重。面临两难境地,笔者认为盒马或许可以有第三种选择。 背靠阿里,顶着新零售的光环,在临期食品的处理上,与传统零售商超相比,我们不免对盒马有更多的期待。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基于历史数据和用户偏好做出消费预测,动态调整订货量,进而从源头上减少浪费或是盒马可以选择的保“鲜”之道,从而实现盒马“用科技和人情味带给人们鲜美生活”的企业愿景。 在临期食品处理方面,盒马也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对临期食品回收利用,发挥剩余价值,进而创造最大的社会效益。例如,日本罗森便利店与当地废弃物处理商携手,将临期食品处理加工变成有机肥,再由罗森将肥料分发给合作农户,农户使用这些有机肥种植的水果蔬菜最终循环到罗森的货架上;德国大型超市与联邦回收协会合作,通过回收商超临期食品发酵产生沼气发电。 此外,“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临期食品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商机。近两年,从线下快速扩展的门店到线上陆续兴起的平台,饴食货仓、好食期等临期食品超市专门售卖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并尝试根据食品保质期来阶梯型定价,临期食品处理这个困扰食品生产厂家、经销商、商超的问题似乎有了新的解决方法。这一新的商业模式或许能给盒马处理临期食品留下很多想象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