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0-01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何翠云 - 小 + 大
去年,我国将每年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9月23日,我国迎来第二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时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因此更引人注目。 据报道,各地纷纷举行庆祝活动,更有媒体撰文:“农民丰收节的主体不仅是农村农民”“中国农民丰收节不仅属于农村也应属于城市”。的确,在多产业融合的今天,如何看待农业,如何定义农民,或者如何丰富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内涵,是一个值得思考与探究的问题。 时代的发展与变迁是每个人不得不面临的问题,这一点对于各个领域都是一样。目前农业+互联网+电子商务、农业+文创+旅游、农业+农产品加工+社区商超如此等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因此,总用传统的视野来看农业,必然是井底之见。笔者更愿意将农业理解为一种与耕种、养殖等多产业融合的新业态。因此,中国农民丰收节不仅是农民的事情,也不仅仅是农村的事情。 有媒体评论提出:“我们应当认识到:农业与所有国民息息相关,农民更是供养着这个国家的伟大群体。丰收节不仅是农村的,也应该是城市的”。对这一观点,笔者不能更赞同。近几年有不少民间资本相继涉足农业,但多因其高风险、高成本、薄利润等不得不选择退出。事实上,如果农业定位于生态有机,那么其投入成本就很高,高成本必然带来的是高风险与高价格,需要对应较高的消费能力。因此,谈农民丰收节,我们首先需要真正形成一个基本的共识就是,农业是一个周期长、风险较高的产业,不仅关系着农民的收益,更取决于城市人口的消费能力,因为农业与城市或城市人口天然密切相连。笔者认为,农民丰收节天然与城市或城市人口相关联。 如果仅仅从普通节庆来理解农民丰收节,那么一定是陈旧的观念多一些、形式的成份多一些。中国农民丰收节天然有着丰富的内涵,其不仅蕴含着一些产业融合的新业态,更蕴藏着农村与城市融合发展的机遇。没有脱离农村的城市化,也不可能有脱离城市化的农村。农村的发展需要城市,城市的发展也离不开农村。农村与城市资源互补,因此,只有农村与城市连接起来,互动起来,才可能真正促进城乡的融合发展。笔者认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正是这样一个将农业、农民、农村与城市或城市人口相互联系、对接的机会与平台。 近年来,农业+文创+旅游成为乡村振兴的一种风潮,而中国农民丰收节恰好就具备农业+文创+旅游的元素。因此,打造中国农民丰收节,应跳出“中国农民丰收节就是农民自己的节日”这种陈旧的思维方式。不妨将各地中国农民丰收节,打造成农业展现、农耕文化与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与游学、以及促进农产品与泛农产品等预售、订制与展示销售的一个综合性平台。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立秋,正是了知农时节气的好时间,知晓农时、农事与节气,正是城市人群所缺乏的体验。因此,中国农民丰收节,可以开发的空间非常大。如从旅游的角度讲,秋收、独特的民俗文化、田园牧歌与回归自然的生活体验等将不仅吸引国内城市人口,也会吸引一些对中国农耕文化感兴趣的国外游客。结合当地独特资源,拓展文化创意,或许需要更多的文创人才与文旅人才,来共同开发这一节日。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农民丰收节,可能会成为各旅行社等争相采购的优秀旅游产品。或许,各地能够依据自身的特色,将中国农民丰收节打造成为当地的独特文旅IP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我们只有真正了解了农业,体验了稼穑之艰辛,才可能真正懂得中国农民丰收节的真正内涵。任何事物,只有了解了才能懂得,只有懂得了才能沟通,这或许才是城乡融合发展的真正意义。笔者认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正是促进城乡沟通互动与融合发展的最好抓手。(中华工商时报评论员:何翠云)
|
下一篇:没有了